close
新書推薦-「教導所信,形塑信者:從聖經看教會教育事工」書評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教會的教導工作正隨著時代趨勢日新月異,然而,面對琳瑯滿目的活動與聚會,有心事奉的牧者與基督徒必然會問:究竟教導事工最重要的使命為何?究竟該教導什麼內容,才能造就出一群跟隨基督的門徒?
本書從聖經的角度,讚嘆上帝救贖我們的偉大故事,並汲取教會歷史數千年的智慧,聆聽世界各地的聲音,從使命目標、信息傳揚、教導與學習者、實踐策略等部分,反思福音派教會教育事工的危機與轉機;也特別強調,基督教教育事工,應當以耶穌基督十字架的福音為核心。同時,教會教育事工應注重群體性,因為信仰是歷世歷代所有基督徒所共同持守的真理。
研讀本書,將能幫助讀者與教會:
以基督為榜樣,成為謙卑事奉的教導者;
以福音為核心,成為忠實教導真理者;
以十架為中心,成為跟隨基督的天路夥伴。
【專業推薦】
「教會教育事工是一門涵蓋所有教會事工的學科,卻鮮有一本著作能囊括一切必要的課題。筆者十分認同本書對於回歸聖經教導、形塑信徒生命的堅持,極力推薦給牧者、神學生、教會事工工作者、教師與家長們。」─蔡珍莉(中華福音神學院學務長暨基督教教育專任教師)
本書從聖經的角度,讚嘆上帝救贖我們的偉大故事,並汲取教會歷史數千年的智慧,聆聽世界各地的聲音,從使命目標、信息傳揚、教導與學習者、實踐策略等部分,反思福音派教會教育事工的危機與轉機;也特別強調,基督教教育事工,應當以耶穌基督十字架的福音為核心。同時,教會教育事工應注重群體性,因為信仰是歷世歷代所有基督徒所共同持守的真理。
研讀本書,將能幫助讀者與教會:
以基督為榜樣,成為謙卑事奉的教導者;
以福音為核心,成為忠實教導真理者;
以十架為中心,成為跟隨基督的天路夥伴。
【專業推薦】
「教會教育事工是一門涵蓋所有教會事工的學科,卻鮮有一本著作能囊括一切必要的課題。筆者十分認同本書對於回歸聖經教導、形塑信徒生命的堅持,極力推薦給牧者、神學生、教會事工工作者、教師與家長們。」─蔡珍莉(中華福音神學院學務長暨基督教教育專任教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蓋瑞.派瑞(Gary A. Parrett)
為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博士,戈登.康威爾神學院教會事工系之系主任,以及教育事工與崇拜教授,且曾任北美基督教教育教授聯盟之副主席。
他不僅具有數十年的牧會經驗,亦為大型聚會、研討會之重要講員,近年更致力於裝備那些在亞洲各國事奉的牧者。
史帝夫.康(S. STeve Kang)
為西北大學哲學博士,現任戈登.康威爾神學院教育事工教授,曾任教於惠頓學院(Wheaton College)與其他神學院,具有豐富的牧會經驗,並於美國校園團契擔任全職義務同工,並擔任Religious Education的編輯委員。
著有Unveiling the Socioculturally Constructed Multivoiced Self,以及A Many Colored Kingdom(合著)和Growing Healthy Asian American Churches(合編)。
蓋瑞.派瑞(Gary A. Parrett)
為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博士,戈登.康威爾神學院教會事工系之系主任,以及教育事工與崇拜教授,且曾任北美基督教教育教授聯盟之副主席。
他不僅具有數十年的牧會經驗,亦為大型聚會、研討會之重要講員,近年更致力於裝備那些在亞洲各國事奉的牧者。
史帝夫.康(S. STeve Kang)
為西北大學哲學博士,現任戈登.康威爾神學院教育事工教授,曾任教於惠頓學院(Wheaton College)與其他神學院,具有豐富的牧會經驗,並於美國校園團契擔任全職義務同工,並擔任Religious Education的編輯委員。
著有Unveiling the Socioculturally Constructed Multivoiced Self,以及A Many Colored Kingdom(合著)和Growing Healthy Asian American Churches(合編)。
目錄
推薦序/蔡珍莉
序言
第一部分 目的
第一章 神的工作(poiēma)
第二章 建立基督的身體
第二部分 傳揚
第三章 一次交付的真道
第四章 榮耀的福音與其涵義
第五章 會眾課程的核心內容
第三部分 人
第六章 在我們中間的教師
第七章 像基督之教師的態度與特質
第八章 聽取專家建議
第九章 邁向學習者群體
第四部分 實踐
第十章 基督徒教導的視野
第十一章 代代相傳
第十二章 當你們聚會時
第十三章 委身於會眾課程 (第一部分)
第十四章 委身於會眾課程 (第二部分)
結論 美麗的基督身體
序言
第一部分 目的
第一章 神的工作(poiēma)
第二章 建立基督的身體
第二部分 傳揚
第三章 一次交付的真道
第四章 榮耀的福音與其涵義
第五章 會眾課程的核心內容
第三部分 人
第六章 在我們中間的教師
第七章 像基督之教師的態度與特質
第八章 聽取專家建議
第九章 邁向學習者群體
第四部分 實踐
第十章 基督徒教導的視野
第十一章 代代相傳
第十二章 當你們聚會時
第十三章 委身於會眾課程 (第一部分)
第十四章 委身於會眾課程 (第二部分)
結論 美麗的基督身體
序
推薦序
《教導所信,形塑信者》是筆者期盼多年的好書。國外推薦本書的學者包含J. I. Packer、David F. Wells、Marva J. Dawn,以及其他北美基督教教育界的主要領袖們,如:Robert W. Pazmino、Kevin E. Lawson、Klaus Issler、Linda Cannell、Perry Downs等,他們皆以well-rounded on teaching、well-grounded in Scripture、well-researched、comprehensive等字眼來稱許本書,認為它是一本必讀之作。
教會教育事工(Educational Ministry)是一門涵蓋所有教會事工的學科,卻鮮有一本著作能囊括一切必要的課題。現有的相關書籍大多為幾位學者就少數主題發揮、提供觀點的專論,此類努力的成果難免侷促一隅;書中各個獨立的單元,對讀者而言,也有點到為止的遺憾。有時單一作者的專書,往往因為篇幅有限,在聖經和神學的探討上,又難免產生引用聖經證明個人觀點的印象。但本書的兩位作者為戈登.康威爾神學院的教授,他們嚴謹地解經、探討神學,並追溯教會兩千多年的傳統。他們強調,儘管生命塑造是基督教教育的重要取向,但教導聖經仍應是教會教育的首要關注。唯有在「教導所信」的前提下,教會整體才不僅是接受教育的對象,更是有效施行教育的主體。
作者首先強而有力地回答「為何教會需要忠心從事教導與塑造事奉?」這個問題。接著他們討論教會教育的「內容」。究竟教會應該宣講與教導什麼?究竟什麼內容對基督徒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經過闡釋以後,作者再彙整聖經與教育、心理學等社會科學理論,帶領讀者思考關於「誰」的問題。教學者和學習者各自當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由誰負責教導、由誰負責組織教會中參與教導事奉的人?學習者的社會文化背景會如何影響教學成果?最後,作者根據自身參與教會教育的實務經驗,提出「如何」規劃教育事工等寶貴建議。在這個關於實踐的部份,作者不僅提供方法,還探討混齡事工、崇拜聚會、整體會眾課程等內容。
筆者十分認同本書對於回歸聖經教導、形塑信徒生命的堅持,極力推薦給牧者、神學生、教會事工工作者、教師與家長們。筆者過去三年皆選用本書作為神學院「基督教教育概論」的教科書,帶領學生進行摘要與討論。《教導所信,形塑信者》實在是一本不可多得、值得研讀的好書。
在神永恆的計畫與特別的恩寵裏,台灣教會歷經了靈恩的追求、教會小組化的運動、教會合一性的連結,並回應國內外宣教的使命。當得救的人數增多,大量湧入教會,信徒又面對後現代屏棄絕對真理的諸多挑戰,教會作為一個「另類、平行」的社會群體,在重新回歸基礎、返璞歸真、重視靈修與聖經的同時,我們的教育事奉還能多做出哪些關鍵性的努力,才能幫助信徒不僅「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抵擋仇敵,還能站立得住」,更能有效地透過教導,把所信的真道傳承給後代?相信本書能給予寶貴的答案與實質的建議。我極力推薦本書!
作者序
這是一本談論教會內部之教導與塑造的書。這是來自於二人合作的成果,他們既是朋友,又是同事,過去數十年,他們曾在這些事工領域,一同學習、研究、工作和教導。本書的寫作觀點在於服事牧者和教會領袖,以及那些主要事奉內容是教導、引領、指示和塑造信徒的基督徒。
關於這些主題,目前已有很多實用的書籍,包含我們朋友最近所寫的幾本書。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促使我們在這些著作之外,還有所增添呢?
我們盼望對進行中的討論有所貢獻,尤其是那些有時會被忽略的領域。正如在這個領域的其他同事一樣,「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我們所講的也有限」。神以祂無限的智慧,並不讓我們當中任何人,具備所有關於這個領域或其他領域的洞見。使徒保羅明白他自己的知識不完全,因此他所傳講與教導的也是「有限」。所以他不准別人認為他勝過亞波羅、彼得或任何人。他勸告哥林多教會:「無論誰,都不可以拿人誇口,因為萬有全是你們的。或保羅,或亞波羅,或磯法(全是你們的)」(林前三21-22)。
保羅是與神的其他僕人一起同工的。我們賦予本書這樣一個精神。我們寫作,是與那許多曾經寫、將要寫的人成為同工,一同撰寫這些對教會生命極為重要的議題。
許多人在探討教育事工的時候,思想會圍繞著為何、什麼、如何與什麼人等基本問題。有許多方式可以詳列並組織這些問題。我們則傾向思考下列七個問題:我們為何教導?我們教導什麼?何時我們教導什麼?誰是我們正在教導的對象(以及這有何差別)?我們將要如何教導?我們將要在哪裏教導?以及最後,由誰擔任教師?
對我們來說,這七個問題中的其中幾個,在最近數十年間,並未受到應當有的重視,至少在福音派基督徒的圈子中是如此。當許多書籍所寫的內容,著重於如何教導和在哪裏教導的主題,似乎較少寫到關於由誰教導(who)、誰被教導(whom),以及何時教導的問題。更值得留意的是,大家對於為何教導的問題一直缺乏關注,更別提教導什麼的問題了。
在《一個許多膚色的國家(暫譯)》(AManyColoredKingdom,2004)這一本較早的著作裏,我們和另外一位親密的同工朋友伊麗莎白.孔德.弗雷澤(ElizabethConde-Frazier),一同觸及了這七項問題的全部或大部分。然而,我們所強調的,主要在於誰被教導的問題──以及它如何影響我們對其他問題的取向。某些書籍曾撰寫關於由誰教導的問題,但對於這個關鍵性的主題,我們相信仍有許多需要被闡明的地方。
至於「何時我們將要教導什麼?」這是一個曾在許多書中被提及的問題,但是大部分所秉持的是「生理發展」的觀點。我們在此還會另外強調「靈命發展」的議題。
本書一開始,我們用兩章來談論為何教會應該教導。儘管我們相信這個問題是一切的基礎,但許多教會領袖卻假設:這問題的答案已十分清楚,無需贅述。但情況對我們來說卻非如此。最後,我們詳述教會應該教導什麼的問題──談論在我們這個時代,最有可能被忽略的是什麼。
本書能有所貢獻的另一項重要特徵,就是我們試圖提出一個教導和塑造的畫面:自始至終都是以聖經為導向。當然,我們不敢說其他朋友與同事所寫的內容有任何不足。我們只是要強調,這是一項非常刻意的決定:從一個聖經的世界觀,嘗試用聖經的濾網,過濾所有的問題和關注的焦點。我們也曉得,儘管曾付出努力,我們還是有可能會在許多觀點上有所不足。畢竟如我們所言,我們所知道的有限。
多年前,我們在戈登.康威爾神學院(Gordon-ConwellTheologicalSeminary)的同事,新約學者肖恩.麥克唐納(SeanMcDonough)曾告訴同仁一項他所喜愛的教學策略。他不時會與學生們分享所謂的「半烘烤概念」。也就是說,他讓學生詳細觀看自己在聖經、神學方面正進行的工作,然後當他解決一個特殊問題或主題的時候,他也會不定期地告訴學生們新的進展。當我──蓋瑞(Gary)聽見肖恩描述這個策略的時候,就暗自忖度:「我所分享的所有概念,都是『半烘烤』的呀!」然後,經過更進一步的反思,我才明白這不太正確。實際上,通常我所提供的概念,更多屬於「外帶烘烤」的訂單──像準備好要賣的手工披薩,可以帶回家烘烤。
在這本書裏面,許多陳述的觀念既是「半烘烤」的,更精確地說,這些觀念也是「外帶烘烤」的另一種形式。亦即我們在此提供許多原則,並且相信這些原則在聖經與實務方面都是整全的。但我們完全能預期,這些原則如何發揮實務上的果效,將會因處境有所不同。因此,我們大膽地鼓勵讀者們,書中內容只要他們認為是忠實、智慧的概念,都可以「外帶烘烤」,並且用最佳的方式來服事他們所服事的會眾。寬而深:合作的本質這本書大多來自於蓋瑞的著作,皆是以他的教材為基礎,這些教材來自於他過去十年在戈登.康威爾所教過的幾門課程。因此不論何時提到我或我的,除非另外標註,不然就是指蓋瑞在發言。但本書第八章和第九章則是例外。史帝夫(Steve)在那裏掌舵一段時間,好幫助我們渡過困難的水域,也就是那些在學習與發展方面的理論性見解。這兩章所有提及「我」的部分,都是來自於史帝夫。
如果說寬度主要是蓋瑞的工作,史帝夫則主要負責讓討論更加深刻。史帝夫徹底檢查書中每一部分,在任何必要之處做出修正,增添各部分的細節,有助於讓整幅圖畫被填滿。除了學習與發展這兩章之外,史帝夫的聲音主要出現於「註腳」、「計畫與實踐的問題」中,以及每一章結尾的「進深研究資源」。這種合作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我們的熱誠、恩賜,以及我們一貫的同工模式。蓋瑞喜愛架構東西;史帝夫則喜愛細節。蓋瑞研讀聖經,並且從歷史神學、聖經神學和實踐神學的層面來閱讀選文;史帝夫研讀聖經,而且幾乎閱讀所有印行之作!蓋瑞喜愛詩歌、首字母縮略詞與字母離合詩;史帝夫則偏好意義深奧的字詞。蓋瑞喜愛籃球;史帝夫喜愛國際足球。這是我們第二本書籍專案,依然非常感謝神使我們能再次成為彼此合作的夥伴。
本書每一章都以三個特殊資源作結。首先是「默想與敬拜的詩歌」。蓋瑞這些年寫了大部分的歌詞,而且它們是為了用熟悉的詩歌曲調來唱的。這些詩歌的選用,是為了提供一個機會,讓讀者能跟隨該章的神學與實踐教材來唱詩歌。我們邀請讀者誦讀或唱出這些歌詞,親自思考它們的字句,作為對該章散文教材的一種詩歌回應。請自由使用這些詩歌於小組或會眾崇拜中。
我們也已經替每一章設計一系列的問題,邀請讀者暫停一下,深入反思在閱讀這一章後,神要他們深思的部分,尤其需要考慮在現今與未來的事工處境中,如何能有明確的計畫與實踐。當我們決定在每一章最後謹慎地列出進深研究書目的時候,我們很樂意假設像老師這樣關心成長的人,將會更深入去研讀我們所提供的多元主題。(節錄自本書作者序)
《教導所信,形塑信者》是筆者期盼多年的好書。國外推薦本書的學者包含J. I. Packer、David F. Wells、Marva J. Dawn,以及其他北美基督教教育界的主要領袖們,如:Robert W. Pazmino、Kevin E. Lawson、Klaus Issler、Linda Cannell、Perry Downs等,他們皆以well-rounded on teaching、well-grounded in Scripture、well-researched、comprehensive等字眼來稱許本書,認為它是一本必讀之作。
教會教育事工(Educational Ministry)是一門涵蓋所有教會事工的學科,卻鮮有一本著作能囊括一切必要的課題。現有的相關書籍大多為幾位學者就少數主題發揮、提供觀點的專論,此類努力的成果難免侷促一隅;書中各個獨立的單元,對讀者而言,也有點到為止的遺憾。有時單一作者的專書,往往因為篇幅有限,在聖經和神學的探討上,又難免產生引用聖經證明個人觀點的印象。但本書的兩位作者為戈登.康威爾神學院的教授,他們嚴謹地解經、探討神學,並追溯教會兩千多年的傳統。他們強調,儘管生命塑造是基督教教育的重要取向,但教導聖經仍應是教會教育的首要關注。唯有在「教導所信」的前提下,教會整體才不僅是接受教育的對象,更是有效施行教育的主體。
作者首先強而有力地回答「為何教會需要忠心從事教導與塑造事奉?」這個問題。接著他們討論教會教育的「內容」。究竟教會應該宣講與教導什麼?究竟什麼內容對基督徒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經過闡釋以後,作者再彙整聖經與教育、心理學等社會科學理論,帶領讀者思考關於「誰」的問題。教學者和學習者各自當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由誰負責教導、由誰負責組織教會中參與教導事奉的人?學習者的社會文化背景會如何影響教學成果?最後,作者根據自身參與教會教育的實務經驗,提出「如何」規劃教育事工等寶貴建議。在這個關於實踐的部份,作者不僅提供方法,還探討混齡事工、崇拜聚會、整體會眾課程等內容。
筆者十分認同本書對於回歸聖經教導、形塑信徒生命的堅持,極力推薦給牧者、神學生、教會事工工作者、教師與家長們。筆者過去三年皆選用本書作為神學院「基督教教育概論」的教科書,帶領學生進行摘要與討論。《教導所信,形塑信者》實在是一本不可多得、值得研讀的好書。
在神永恆的計畫與特別的恩寵裏,台灣教會歷經了靈恩的追求、教會小組化的運動、教會合一性的連結,並回應國內外宣教的使命。當得救的人數增多,大量湧入教會,信徒又面對後現代屏棄絕對真理的諸多挑戰,教會作為一個「另類、平行」的社會群體,在重新回歸基礎、返璞歸真、重視靈修與聖經的同時,我們的教育事奉還能多做出哪些關鍵性的努力,才能幫助信徒不僅「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抵擋仇敵,還能站立得住」,更能有效地透過教導,把所信的真道傳承給後代?相信本書能給予寶貴的答案與實質的建議。我極力推薦本書!
──蔡珍莉(中華福音神學院學務長暨基督教教育專任教師)
作者序
這是一本談論教會內部之教導與塑造的書。這是來自於二人合作的成果,他們既是朋友,又是同事,過去數十年,他們曾在這些事工領域,一同學習、研究、工作和教導。本書的寫作觀點在於服事牧者和教會領袖,以及那些主要事奉內容是教導、引領、指示和塑造信徒的基督徒。
關於這些主題,目前已有很多實用的書籍,包含我們朋友最近所寫的幾本書。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促使我們在這些著作之外,還有所增添呢?
我們盼望對進行中的討論有所貢獻,尤其是那些有時會被忽略的領域。正如在這個領域的其他同事一樣,「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我們所講的也有限」。神以祂無限的智慧,並不讓我們當中任何人,具備所有關於這個領域或其他領域的洞見。使徒保羅明白他自己的知識不完全,因此他所傳講與教導的也是「有限」。所以他不准別人認為他勝過亞波羅、彼得或任何人。他勸告哥林多教會:「無論誰,都不可以拿人誇口,因為萬有全是你們的。或保羅,或亞波羅,或磯法(全是你們的)」(林前三21-22)。
保羅是與神的其他僕人一起同工的。我們賦予本書這樣一個精神。我們寫作,是與那許多曾經寫、將要寫的人成為同工,一同撰寫這些對教會生命極為重要的議題。
許多人在探討教育事工的時候,思想會圍繞著為何、什麼、如何與什麼人等基本問題。有許多方式可以詳列並組織這些問題。我們則傾向思考下列七個問題:我們為何教導?我們教導什麼?何時我們教導什麼?誰是我們正在教導的對象(以及這有何差別)?我們將要如何教導?我們將要在哪裏教導?以及最後,由誰擔任教師?
對我們來說,這七個問題中的其中幾個,在最近數十年間,並未受到應當有的重視,至少在福音派基督徒的圈子中是如此。當許多書籍所寫的內容,著重於如何教導和在哪裏教導的主題,似乎較少寫到關於由誰教導(who)、誰被教導(whom),以及何時教導的問題。更值得留意的是,大家對於為何教導的問題一直缺乏關注,更別提教導什麼的問題了。
在《一個許多膚色的國家(暫譯)》(AManyColoredKingdom,2004)這一本較早的著作裏,我們和另外一位親密的同工朋友伊麗莎白.孔德.弗雷澤(ElizabethConde-Frazier),一同觸及了這七項問題的全部或大部分。然而,我們所強調的,主要在於誰被教導的問題──以及它如何影響我們對其他問題的取向。某些書籍曾撰寫關於由誰教導的問題,但對於這個關鍵性的主題,我們相信仍有許多需要被闡明的地方。
至於「何時我們將要教導什麼?」這是一個曾在許多書中被提及的問題,但是大部分所秉持的是「生理發展」的觀點。我們在此還會另外強調「靈命發展」的議題。
本書一開始,我們用兩章來談論為何教會應該教導。儘管我們相信這個問題是一切的基礎,但許多教會領袖卻假設:這問題的答案已十分清楚,無需贅述。但情況對我們來說卻非如此。最後,我們詳述教會應該教導什麼的問題──談論在我們這個時代,最有可能被忽略的是什麼。
本書能有所貢獻的另一項重要特徵,就是我們試圖提出一個教導和塑造的畫面:自始至終都是以聖經為導向。當然,我們不敢說其他朋友與同事所寫的內容有任何不足。我們只是要強調,這是一項非常刻意的決定:從一個聖經的世界觀,嘗試用聖經的濾網,過濾所有的問題和關注的焦點。我們也曉得,儘管曾付出努力,我們還是有可能會在許多觀點上有所不足。畢竟如我們所言,我們所知道的有限。
多年前,我們在戈登.康威爾神學院(Gordon-ConwellTheologicalSeminary)的同事,新約學者肖恩.麥克唐納(SeanMcDonough)曾告訴同仁一項他所喜愛的教學策略。他不時會與學生們分享所謂的「半烘烤概念」。也就是說,他讓學生詳細觀看自己在聖經、神學方面正進行的工作,然後當他解決一個特殊問題或主題的時候,他也會不定期地告訴學生們新的進展。當我──蓋瑞(Gary)聽見肖恩描述這個策略的時候,就暗自忖度:「我所分享的所有概念,都是『半烘烤』的呀!」然後,經過更進一步的反思,我才明白這不太正確。實際上,通常我所提供的概念,更多屬於「外帶烘烤」的訂單──像準備好要賣的手工披薩,可以帶回家烘烤。
在這本書裏面,許多陳述的觀念既是「半烘烤」的,更精確地說,這些觀念也是「外帶烘烤」的另一種形式。亦即我們在此提供許多原則,並且相信這些原則在聖經與實務方面都是整全的。但我們完全能預期,這些原則如何發揮實務上的果效,將會因處境有所不同。因此,我們大膽地鼓勵讀者們,書中內容只要他們認為是忠實、智慧的概念,都可以「外帶烘烤」,並且用最佳的方式來服事他們所服事的會眾。寬而深:合作的本質這本書大多來自於蓋瑞的著作,皆是以他的教材為基礎,這些教材來自於他過去十年在戈登.康威爾所教過的幾門課程。因此不論何時提到我或我的,除非另外標註,不然就是指蓋瑞在發言。但本書第八章和第九章則是例外。史帝夫(Steve)在那裏掌舵一段時間,好幫助我們渡過困難的水域,也就是那些在學習與發展方面的理論性見解。這兩章所有提及「我」的部分,都是來自於史帝夫。
如果說寬度主要是蓋瑞的工作,史帝夫則主要負責讓討論更加深刻。史帝夫徹底檢查書中每一部分,在任何必要之處做出修正,增添各部分的細節,有助於讓整幅圖畫被填滿。除了學習與發展這兩章之外,史帝夫的聲音主要出現於「註腳」、「計畫與實踐的問題」中,以及每一章結尾的「進深研究資源」。這種合作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我們的熱誠、恩賜,以及我們一貫的同工模式。蓋瑞喜愛架構東西;史帝夫則喜愛細節。蓋瑞研讀聖經,並且從歷史神學、聖經神學和實踐神學的層面來閱讀選文;史帝夫研讀聖經,而且幾乎閱讀所有印行之作!蓋瑞喜愛詩歌、首字母縮略詞與字母離合詩;史帝夫則偏好意義深奧的字詞。蓋瑞喜愛籃球;史帝夫喜愛國際足球。這是我們第二本書籍專案,依然非常感謝神使我們能再次成為彼此合作的夥伴。
本書每一章都以三個特殊資源作結。首先是「默想與敬拜的詩歌」。蓋瑞這些年寫了大部分的歌詞,而且它們是為了用熟悉的詩歌曲調來唱的。這些詩歌的選用,是為了提供一個機會,讓讀者能跟隨該章的神學與實踐教材來唱詩歌。我們邀請讀者誦讀或唱出這些歌詞,親自思考它們的字句,作為對該章散文教材的一種詩歌回應。請自由使用這些詩歌於小組或會眾崇拜中。
我們也已經替每一章設計一系列的問題,邀請讀者暫停一下,深入反思在閱讀這一章後,神要他們深思的部分,尤其需要考慮在現今與未來的事工處境中,如何能有明確的計畫與實踐。當我們決定在每一章最後謹慎地列出進深研究書目的時候,我們很樂意假設像老師這樣關心成長的人,將會更深入去研讀我們所提供的多元主題。(節錄自本書作者序)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