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書推薦-「沒有教不會的孩子:李家同和博幼的全域教育,讓每個孩子都可以學會基本學問」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富人世襲,難道窮人也要世襲?

  當教育也出現城鄉落差時,弱勢家庭的孩子,因為沒有能力補習,即使在學校聽不懂,回到家裡也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可問,老師教得愈多、愈快,孩子也愈聽不懂、愈沒有興趣學習。

  於是,弱勢家庭的孩子多半功課不好,他們的下一代又因此缺乏競爭力,再度成為弱勢,陷入貧窮的累世循環,台灣的貧富不均問題也愈來愈嚴重。

  還好,這個問題並非無解。教育,是為弱勢族群扭轉人生的關鍵。用對方法,因材施教、依照能力教他、激勵他,每個孩子都能學得很不錯。

  這一點,也正是李家同的教育理念,並且,經過十餘年的努力,正透過博幼課輔中心,在許多鄉鎮漸漸實現。

  富有可以世襲,貧困不該累世循環。

  教育不該強人所難,好老師應該「知難而退」。

  補救教學不等於伴讀,必須確認學生有哪些基本的東西沒學會,從頭補救。

  李家同認為,教育部部長應該公開宣示:「我很在乎老師能否把低成就的學生教好!」唯有這樣,才能讓學校更重視補救教學,而非升學率。

名人推薦

  孩子的程度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就是無法學難的教材。因為我們的教材有分級制度,而且考卷也分級,所以我們的老師會「知難而退」,發現這個孩子實在無法接受一些艱難的題目就踩煞車,到此為止。理由非常簡單,教育不該強人所難。有些孩子開竅的時間比較晚,極有可能在他大了以後,忽然發現,當年不會的東西現在都會了。──李家同・財團法人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

  整體環境因素造成的學習落後問題,無法單靠個人、家庭或學校個別的力量改善,也不是博幼基金會一個外來機構就能解決……讓在地的力量進來,一起參與互助,建構出在地化的社會支持網路,才有希望共同提升學生個體的學習成就。──陳良枝・財團法人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培養在地的媽媽不僅幫基金會解決師資人力嚴重不足的問題,同時也創造一些就業機會,幫偏遠地區留住部分青壯人口。沒有青壯人口,孩子就沒有典範可以模仿,青少年問題就容易惡化。──吳文炎・財團法人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宋芳綺


  高雄市人,成功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記者、編輯、電視節目主持人,現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曾獲佛光文學獎、打狗文學獎、第三屆全球華人熱愛生命文學獎等,喜愛旅行,擅長報導文學、人物傳記,透過不斷的採訪與書寫,開闊生命的視野、提升生命的能量。著有《生命之光》、《一一五歲,有愛不老》、《因為真心所以幸福》、《彎──書法手札》等二十餘書。
 

目錄


4 博幼基金會的教學特色    李家同・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
24 在博幼,我看見的力量叫「堅持」    吳文炎・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

楔子
28 「同村協力,教養孩子」的課輔    陳良枝・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40 第一部 用教育,改變生命的寬度
46 讓每個孩子都學會基本知識
54 我不笨,因為有人懂我
64 一步一腳印,先拿第九名就好
76 大量閱讀,拿下第一志願
86 分級上課,找回自信

96 第二部 集結在地資源
102  「素人老師」培訓
110 上帝聽到我的聲音
122 串門子的人
132 跳出框框外,未來有無限可能
142 投其所好,幫孩子愛上課輔

152 第三部 親情是改變的力量
158 是你,改變孩子的未來
166 看見孩子內心的孤單
176 快樂天使破繭而出
190 生命中相互照耀的光亮
202 和博幼一同活出另一片天

214 第四部 翻轉人生
220 終止貧窮的循環
226 我的故事,也是別人的故事
236 喜歡當黑手的陽光男孩
248 「相打雞仔」變博幼社工

採訪後記
260 跟著博幼跑
 

序言

李家同
博幼基金會的教學特色
李家同財團法人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


  我們都知道,任何國家都有所謂的低收入戶,我們當然也不例外。對於國家而言,低收入戶是不需要繳稅的,可是政府卻必須給他們很多的支持,所謂社會福利的支持;比方說,如果一個孩子唸大學,大學學雜費全部都是由政府提供。所以,我們國家如果有很多低收入戶,對我們的財政就是沉重的負擔。

  有低收入戶表示國家有貧富不均的現象;要解決貧富不均的問題,很多人認為,最好的方法是經由公平的稅制。

  我不否認稅制一定要公平,但是我們必須要搞清楚,為什麼一個人會變成低收入戶?我們國家的低收入戶,幾乎全部在學業上也是落後的,因此他們都沒有什麼競爭力。

  最嚴重的是,他們的下一代又在學業上落後很多人,所以他們的下一代又沒有競爭力。我們可以想像得到,這些孩子長大成人以後又會變成低收入戶。這種惡性循環,使得我們的貧富不均問題難以解決,富人當然是世襲的,窮人也是世襲,這才是國家最應該注意的問題。

  在台北市大安區,每三十位及齡青年就有一位可以進入台灣大學,但在花東地區,大約三百位及齡青年才有一位可以進入台大。

  其實,進不進台大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安區有多少孩子將來長大以後會以打零工維生?我們國家的教育,除了要使一些人可以進入頂尖的大學,更重要的,是使所有學生都有最基本的學識,使我們全國的國民都有不錯的競爭力。這就是我們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基本理念,我們的教育叫做全域教育,也就是這樣來的。

  然而,我必須在這裡告訴大家,我們的學生,的確很多沒有最基本的學識。

  我們雖然小學生就要唸英文,可是很多進入國中的孩子連abc都寫不全。我們可以想像得到,這些孩子是沒有辦法受到很好教育的,他們也不可能有很高的競爭力。

  雖然政府對於每個學生所用的經費並沒有太大差異,可是家境好的孩子,可以從父母、家教以及補習班得到額外的教育,因此他們往往功課很好;家境不好的孩子無法從父母那裡得到教育上的幫助,因為他們的父母在學問上也不夠好,當然也沒有錢請家教,補習班就更不用談了。所以,我們必須幫助這些弱勢的孩子,給他們課後輔導,希望他們至少得到最基本的學識。

  博幼所收的孩子,必須來自弱勢家庭,也必須在學校裡屬於後段班。他們每週接受五天的課輔,每天的課輔大約是三小時,我們的據點有宜蘭、新竹竹東、新竹橫山、新竹五峰、新竹尖石、台中沙鹿、彰化芬園、南投埔里、南投信義鄉、雲林、澎湖和屏東,一共有兩千位同學。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很多與公益團體合作的夥伴,這些夥伴所教的孩子有一千位。

  我們的老師多數是大學生,可是,在非常偏遠的地區,我們依賴當地的家長教學。我們給予這些家長一種教育,使他們能夠教小學的課程,而所有老師都是有報酬的。

  最特別的是,在偏鄉地區我們提高了很多家長的英文程度,使他們能夠發揮很大的作用,也增加了他們的額外收入,使他們的生活可以更加好。

在博幼,我看見的力量叫「堅持」
吳文炎財團法人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


  「你們(博幼)基金會打算進來多久?一年?還是三年?」這是博幼基金會評估在原住民部落執行課業輔導,第一次拜訪當地學校校長時,校長提出的第一個問題。

  偏遠地區的資源其實不虞匱乏,但是卻沒有結構性與長期性的解決偏遠地區問題的規劃,因此造成偏遠地區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因為社會變遷而日益嚴重。投入偏遠地區的資源也因為沒有做整體考量與整合,造成很多資源的浪費與重疊;同時更因為「只看眼前」的短期效果,讓更多資源並不是長期且持續提供與服務,自然也達不到解決問題的效果。

  偏遠地區的學校校長看過無數社會福利團體進到偏遠地區,一年、兩年、三年,之後就會離開。社福團體進來的時候,會帶進各項資源(人力、經費、......),離開的時候,資源也會全部帶走;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資源。

  於是,偏遠地區很容易在資源撤出後,短期之內就恢復原狀,甚至還會造成一些不良影響。而在偏遠地區的居民一次又一次看到資源進來又出去,又看到資源走了之後所產生的負面效果,還要偏遠地區承擔這樣的結果,應該嗎?如果不應該,偏遠地區可以拒絕這樣短期又沒有太大幫助的資源嗎?

不讓資源來了又走

  這樣的反應,也讓博幼一開始就意識到,進入偏遠地區不是三五年的事情,它恐怕是一、兩個世代的長期抗戰。同時,還要預想,當博幼有一天可能離開時,能不能將人力資源留在偏遠地區。

  課業輔導需要大量的老師,而且需要每天上課,因此無法從都會區大量運送老師進到偏遠地區。而且,就算可以每天花兩至三小時運送老師,也是很不環保的;最重要的是,老師無法長期且穩定地進入偏遠地區。

  因此,老師的人力需求最好就是在當地尋找。但是,「住」在偏遠地區的人,最多的是老人、婦女與小孩,扣除小孩是課業輔導的對象之外,訓練老人當老師比較容易,還是婦女呢? 我想我們的答案應該會一致。
然而,偏遠地區的婦女通常學歷與程度都不太好,怎麼能夠勝任老師這項工作呢?

  而且,「怎麼會是這些媽媽來當老師呢?」這是所有社區媽媽必然會受到的質疑與挑戰。質疑的人包含學校老師、校長、學生、家長等,無一倖免,甚至是課輔媽媽的先生、小孩及自己。

長出自己的力量

  雖然過程艱辛,而且看似緩不濟急,卻是最根本解決偏遠地區師資缺乏問題的方法。從博幼自二○○八年在南投信義鄉試辦聘請專職英文老師進駐偏遠地區開始,已經將近七年了;這七年來,我們一年比一年更深具信心,更相信我們當初的想法是對的,同時一次又一次印證。

  培養在地的媽媽不僅幫基金會解決師資人力嚴重不足的問題,同時也創造一些就業機會,幫偏遠地區留住部分青壯人口。沒有青壯人口,孩子就沒有典範可以模仿,青少年問題就容易惡化。

  同時,培養在地媽媽還可以提升偏遠地區的人口素質;擔任課輔老師除了必須備課之外,媽媽們也需要讀書提高自己的程度,無形之中就提高了媽媽們的素質與能力。並且,因為擔任老師的角色,自己的行為舉止都必須更加注意,以前有的不良習慣都必須減少與戒除,以符合大家對老師這個身份的期待。

媽媽不必離家工作
 
  長期下來,媽媽們不僅能力增加了,在社區的地位也提高了,他的孩子也開始以媽媽是老師為榮,而且媽媽可以在社區有一份穩定的薪水,不必離家工作,這才是社區工作最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基金會當年的回答是:「你們願意做『多久』,博幼就陪你們做『多久』!」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itaigo 的頭像
    taitaigo

    大媽愛看書

    taitai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