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人間自有真情在」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親情,是人世間最溫暖的感情。血濃於水,我們血脈相連。一朵花,從我指間綻開到你的心扉,心手相連,我們是一家人。

  友情,是人世間最溫馨的感情。人生路上遇見你,相伴走一程,你是我最美的回憶。我用三千青絲讓你停步,不留下空彈一曲酬知音的淒傷。

  遠隔千山萬水,也能聽見彼此的心跳,因為我們流著相同的血液,世世代代一脈相承、心息相同。

  在歲月的收藏夾裏,翻檢一遍無法重走的長路,那些年、一些事、一些人,在文字中溫暖著一段段日子,微笑從心底裏泛起。

  本書透過寫人記事,以深沉、細膩的筆觸,描寫了不同時期出現在作者視野裏的諸多各具特色的人物。從血脈相連的父母親、公婆、丈夫、女兒,到情真意深的朋友、同學、文友。這一系列文章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讀來不由使人潸然淚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麗


  作品散見於雜誌、報紙,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散文集《露潤清蓮》。祖居關中,落生隴上,少飲黃河水,長沐榕城雨。人至中年,鉛華洗盡,本色依舊,淡然面世,簡樸生活。閩江東去,故國千里,一個柔腸百結的女人,蘸著海水寫下淡藍色的文字,讓如詩如夢的生活開成壹朵潔白的蓮。
 

目錄

1 血脈相連      011
‧石頭眼鏡      012
‧燃燒的火      018
‧一封家書      025
‧相濡以沫      030
‧歲月留痕      037
‧仙女下凡      065
‧蹣跚學步      071
‧伊呀學語      077
‧嘔啞學琴      082
‧漫漫學路      089
‧家有考生      096
‧迎戰高考      105
‧展翅飛翔      113
‧牽牛花開      121

2 歲月珍藏      011
‧那些老同學      128
‧那年去鄉下      140
‧那一種暗合      146
‧那盆君子蘭      157
‧那年遇到你      163
‧那方白絲帕      172
‧那個誰誰誰      178
‧那個老枯藤      189
‧那個小男孩      196
‧那塊大石頭      204
‧那群姐妹們      213
‧那隻真情鳥      225
 

  血脈相連,親情永恆。作者把自己對父母親、婆婆、丈夫的濃濃愛意和深深思念訴諸筆端、流淌成文。

  《燃燒的火》裏,把一個負重的母親形象躍然紙上,故事是沉重的,但作者依然用了靈動輕巧的文字來表達:「這製造光明、照亮黑夜的溫暖光色,原來誕生在大火缸裏,誕生在流不盡的汗水裏,有誰知道這薄薄的燈泡,竟然是人用嘴吹出來的」。「燃燒的玻璃,軟軟地在我的鑷子下翻來轉去,我很想把它們做成小娃娃、小花、小鍋、小碗、小勺,還有蝴蝶花瓶。但是,做好的一個是小火炬,另一個是小火炬,還有一個也是小火炬」。「透明的天窗上鋪滿了白雪。我期待著天窗破一個小洞,雪花飄飄灑灑在媽的周圍。」

  《石頭眼鏡》寫的是父親,從側面透過一個小故事,抒發了對父親殷殷的愛。文章最後的句子,「黃河水滔滔東流,泥沙俱下。秋風正起,由遠及近,卻是陣陣浩然正氣。」意味深長,而「舉起玻璃鏡對著太陽,玻璃鏡折射出七彩溫暖陽光。」文章陡然昇華,也帶給我們每個人一種深思,她說:因為任何文字都應該傳遞著一種溫暖、一種關懷。這該是寫字人的一種至高境界。還有寫給婆婆、丈夫、女兒的親情文章,篇篇拳拳之心,字字情真意切。前者直抒胸臆,感情熾熱,後者曲意委婉,摯愛深沉。

  作者飽蘸深情,細膩地描寫了女兒從「仙女下凡」、「蹣跚學步」到「迎戰高考」、「展翅飛翔」的成長成才經歷,字裏行間充溢著一個母親的愛與希冀。母愛,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只有做了母親的女人,才是真正的女人。女兒是作者最欣慰、最偉大的創造,是作者生命的另一種形式的延續。

  繁華落盡,歲月如煙。生命中最捨不得的那一頁,總是藏得最深。過去的歲月,絲絲縷縷,縈繞心頭。「那系列」文章,更是佈局巧妙,別具匠心。用不同的筆法,寫了留在作者記憶深處的各色人物。

  人與人相遇是緣。緣深緣淺都在一念中。這些人物有群體,如「老同學」、「姐妹們」;有個體,如「誰誰誰」、「老枯藤」、「小男孩」;有以物寫人,如《那方白絲帕》、《那塊大石頭》;有娓娓講述一段經歷,如《那年去鄉下》、《那一種暗合》。

  在《那年去鄉下》裏,文章把寫作的觸角,伸到了一個高度和深度。從幾個鏡頭的特寫,對幾個細節的聚光,寫出了西部乾旱曲裂的黃土地上,質樸農民的貧窮和善良。從平實敍述中,剪取了最精粹的幾段:「一家人用一盆水一個個接著洗,洗完臉洗腳,最後把水澆進了菜園裏」。

  英被狗咬,可英媽說「幸好沒咬到你,要不回去咋和你媽交代?」、「把一張火車票遞給我,堅絕不要錢。」再看這篇文章的語言:「只有貼在窗上的大紅剪紙,讓我找到一點電影裏的感覺,凝視這一方鑲在土牆上的神秘浪漫,看到的是西部乾涸曲裂的黃土地。西部離天很近,離水很遠。」、「雞,是城裏的開銷。這是一句心酸的詩。英不懂詩。」、「看見粗糙乾裂的大手,抹一把額頭的汗水擦在衣襟上,披一身陽光耕耘茫茫田野,收割的姿勢原來很累。」

  每句話都像一首精美的散文詩,簡潔精煉的文字,動感式的描寫中滲透著辛酸。最後用極有內涵的「褪去生命的浮華,我學會思索。西部是很多大江大河的源頭,卻缺水,農民的汗水是世上很多生命的源頭,卻受窮」結尾,作者把對人生、對社會的深層思考的悲憫情懷,沉沉地放在了我們面前。

  這一系列文章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讓蓮樣脫俗的作者走下了聖壇,回到了民間,讓我們更真實地認識了一個從陽春白雪走向凡俗生活的楊麗。
arrow
arrow

    taitai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