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從卓越到長青的關鍵決策:標竿龍頭企業屹立20年的制勝心法-心得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在產業新陳代謝愈來愈快的時代,
為什麼有些企業可以經過20年的檢驗,
穩坐《天下雜誌》最佳聲望標竿企業,持續領先?
他們如何掌握勢頭、大器崛起?
如何設定雄心策略,刺激組織大幅進步?

  《天下雜誌》與台大管理學院合組研究團隊
  深度解碼長青標竿企業的制勝關鍵


  25大產業、每年超過200家企業受評,
  經過20年的檢驗與篩選,《天下雜誌》最佳聲望標竿企業,
  在經濟翻轉、趨勢巨變的動盪中,創造卓越優勢,邁向基業長青。

  這20年,台灣經歷了什麼?

  從九○年代的台海危機、亞洲金融風暴、首次政黨輪替;跨入二十一世紀後,還有50年以來首次出現的經濟負成長、2004年二次金改、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開放兩岸大三通等,以及服貿爭議引起的「太陽花學運」。

  14家標竿龍頭企業領導人,如何在這20年的亂世與亂市中,做對關鍵決策,挺過典範轉移、資源重分配的關鍵時刻?

  《天下雜誌》編輯團隊與策略管理名師李吉仁、吳相勳組成研究團隊,實際走訪14家龍頭企業,參酌累積20年的龐大評選資料庫,交叉解析每家公司從卓越到長青的制勝關鍵,深度解碼:

  統一、台達電、國泰金──堅定初衷、塑造性格
  鴻海、宏碁、潤泰新──大膽報時、邁向造鐘
  統一超、台積電、中華電信──設定策略雄心、刺激大幅進步
  富邦金、華碩、遠東新──具備動態策略調適能力
  花旗、中信金──掌握機運、轉為前瞻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計畫研究】李吉仁


  現任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暨研究所教授,兼任臺大創意與創業學程與中心主任;曾任臺大管理學院副院長兼EMBA執行長。

  李教授的研究教學聚焦於成長策略布局、策略創新與轉型、産業分工與競合等議題,曾多次獲得臺大教學傑出獎與優良獎。教研之餘,李教授並協助多家中大型企業的策略規劃、轉型與高階人才發展專案。

【計畫研究】吳相勳

  現任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國際企業學群助理教授,為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博士,研究教學聚焦於策略管理、國際企業管理等議題,曾獲得元智創新教學獎傑出獎。

  吳老師目前也擔任元智知識服務與創新研究中心的分項計畫主持人。近年研究與教學重點在於,巨量資料應用於零售事業與微創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
 

目錄

序言 下一個二十年的標竿企業 吳琬瑜
導讀 從卓越到長青的企業經營思維 李吉仁、吳相勳

Part I 制勝關鍵

標竿企業領導的DNA
標竿20,龍頭出列

Part II 典範長青

廿年制霸
1 台積電    要做就做「世界級」
2 花旗銀行  台灣人自己贏來的標竿
3 統一超商  創造「讓人離不開」的市場

十年常勝
4 統一企業   品牌管理,養出金牛
5 台達電     百試一中,堅持價值
6 鴻海精密   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7 遠東新世紀 一條龍研發,翻轉老靈魂

龍頭爭霸
8 華碩電腦  從「霸」到「精」,變形成長
  宏碁集團  榮光再起的企圖與氣度
9 潤泰新    跨業顛覆,超越顧客需求
10 中華電信 雙首長領軍,大兵團改革
11 富邦金控 開放、併購,寬廣家族路
   中信金控 挫折,反成專業化的祝福
   國泰金控 組織改造,為未來五十年打基礎
 



下一個二十年的標竿企業


  最佳聲望標竿企業,這個稱號,是榮耀,更是社會責任。

  《天下》雜誌從一九九四年開始進行「天下最佳聲望標竿企業調查」,希望將探照燈打在持續追求卓越與創新的企業,期望他們帶動整體行業與社會向上的力量。

  《天下》用調查、文字、表格、照片、影音,記錄台灣企業二十年來走過的軌跡。這場標竿馬拉松競賽的過程中,有勝利、有挫敗、有進步、有跌跤,但希望追求卓越的精神,將永無止境。

  綜觀過去二十年,台灣企業擅於掌握時代的需求,因勢崛起,靠機會發財,以彈性應變著稱,依賴單一創辦人的英明領導,但缺乏永續發展的組織與制度。

  在二十年的洗滌淘汰之下,可以看到行業龍頭冠軍的起落浮沉,如果該行業的冠軍是兩強、三強不斷輪替,那表示它在十項指標的競爭優勢,與競爭者差距不大;如果是歷經風暴仍持續站穩冠軍的位置,表示它已經在該行取得大幅領先的位置,或是該行業的其餘競爭者並不強,形成一枝獨秀的局面。

  《天下》希望能將這些標竿企業所經歷的成功或失敗的經驗,與社會分享。除了動員九位資深撰述與主筆們,深入採訪與報導,也邀請了台大國際企業系教授李吉仁、元智大學國際企業學群助理教授吳相勳,共同研究、討論、分析二十年的資料庫,尋找台灣基業長青的DNA,集結出書。並將贈書給台灣十四所管理學院,為普及台灣對於本土企業的認識與了解,盡一份心力。

  記得在十年前念EMBA時,手上的教材經常是哈佛管理個案,包括奇異、IBM、WalMart等美國或西方企業。那時候就想,如果能有更多的本土教案,一定對企業經理人更具有參考價值。

  企業的挑戰與社會責任

  沉痛的是,在這第二十年的評比時,《天下》決定取消公布二○一四年食品業標竿企業的成績。

  兩年來,台灣發生了塑化劑、順丁烯二酸、銅葉綠素、劣質豬油等四次食安問題,食品業已經成為一個高系統性風險的產業,不僅引發社會不安,更重創台灣美食王國的聲譽。此時,正是重建整體產業的價值、品質與紀律的時刻。

  企業對社會的角色不僅於追求獲利營收,更在於善盡社會企業公民責任。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如果輕忽對社會的承諾,也終將被社會所淘汰。

  這二十年的數據資料與報導,又顯示什麼是台灣標竿企業未來最重要的挑戰?這一次專案進行中,拍攝富邦金控創辦人蔡萬才後的第四天,他安詳離世,那天的拍攝成了記錄創辦人蔡萬才戮力工作的最後身影,更讓人再度警覺標竿企業最嚴峻的挑戰議題是接棒交班。

  《天下》研究也佐證,單一年份標竿企業的贏家,比的是十項指標的管理能力是否超越競爭者。但長期而言,企業長青的関鍵,比的是傳承與接班的能力與制度。許多在二十年前所崛起的一方之霸,在二十年後逐漸淡出,物換星移中,主要是傳承出了問題。

  變化快速的時代,標竿企業任重而道遠,既要快速因應短期變化,也要培養長期的組織力。同時,在資本主義逐漸顯示它對於全球社會所造成的傷害時,什麼是標竿企業?值得更多反思與改善。

吳琬瑜(《天下雜誌》總編輯)
arrow
arrow

    taitai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