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書推薦-「寶貝小禮物:曹俊彥的私房珍藏×手繪圖文」書評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臺灣繪本大師曹俊彥充滿雋永情韻的圖文創作,文與圖皆親切有味,值得慢品細讀。
從書畫家陳昭貳的印石贈禮,看見中學時代的曹俊彥的美學啟蒙和一路的師恩勉勵;
三姐用第一份薪水相贈的畫架,鼓舞這個愛畫畫的少年繼續走藝術之路;
和日本作家佐野洋子千里遙寄的「交換禮物」;
一方覆滿蕨葉的化石,懷想起故人和往事;
一串五色手鍊,偶遇繪本聽眾的真誠祝福……
畫出來的是大大小小的禮物,畫不出來的則是禮物給予我的鼓舞和信心。
這本書讓我把感恩說出來,把感謝畫出來,把感動寫出來。——曹俊彥
本書記述作者所珍藏的五十個禮物以及禮物背後的故事;這些禮物不論大小或價值,均富含送禮者的巧思與心意,以及作者與送禮者之間的深厚情誼。
這些禮物,或來自作者的親人好友,或來自藝文界的創作夥伴,或來自偶然相遇的有緣人。作者在序中提到,他藉著這本書「把感恩說出來,把感謝畫出來,把感動寫出來」,因為「自己一直蒙受他人的協助、恩賜和給予」。
作者用文字和圖畫記錄這些動人的故事,所寫的雖是「物」,實則是「人」與「情」。書中所記述的「禮物」並非精緻高級之物,卻富含美好的情意;例如:數十年交情的畫友精心製作的工藝品、出版界友人鼓勵作者持續創作的手寫卡片、演講聽眾信手摘下的手鍊、圖畫課小朋友慷慨送出自己最愛的卡通人偶、姐夫送的人生第一臺照相機、母校舊校舍的紅磚碎片……這些小物或許「價格」不高,但作者珍視為「禮物」,情意無價。
全書五十篇各約五百字,文短情長;所搭配之「禮物素描」則以鉛筆、蠟筆、水彩等畫材寫意勾勒,並不過度雕琢,保留「手感」的溫暖。文圖相映,餘味無窮。
◎本書記述潘人木、佐野洋子、桂文亞、洪義男、劉宗銘、何華仁、陳盈帆……多位藝文界名家與作者曹俊彥的交遊與情誼,充滿「作家日常」魅力;另有多篇記述作者與親友的情感交流,溫馨動人。
◎50個小禮物,50段人間暖情;用一筆一畫細細品‧藏,珍愛一縷縷美好心‧意
名人推薦
畫出來的是大大小小的禮物,畫不出來的則是禮物給予我的鼓舞和信心。
這本書讓我把感恩說出來,把感謝畫出來,把感動寫出來。——曹俊彥
打開這本書,好像進入一個百寶箱,裡面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禮物,多美的視覺享受!這是一本令人驚奇,又能帶給人「福氣」的珍奇之書!——鄭明進(兒童文學作家、畫家)
本書用「圖與話」的方式,說出感謝、畫出感動,是精采的「圖話」作品,值得收藏與欣賞。——趙國宗(畫家)
金幣為贈禮,除了象徵兒童文學的美善,其實還另加一層對朋友的敬重:「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桂文亞(兒童文學作家)
曹老師的故事和圖畫說:這件禮物引起美好回憶、聯想到往日的互動;故事、友誼和禮物一樣珍貴。——吳敏而(國語日報社董事,臺灣小學語文教育學會理事長)
一句話、一個擁抱、一份小點心、一個小禮物,只為了表達藏在內心渴望分享的歡喜,那正是人與人之間最原始的互動,一種相知與相惜。——李如青(繪本創作者)
從書畫家陳昭貳的印石贈禮,看見中學時代的曹俊彥的美學啟蒙和一路的師恩勉勵;
三姐用第一份薪水相贈的畫架,鼓舞這個愛畫畫的少年繼續走藝術之路;
和日本作家佐野洋子千里遙寄的「交換禮物」;
一方覆滿蕨葉的化石,懷想起故人和往事;
一串五色手鍊,偶遇繪本聽眾的真誠祝福……
畫出來的是大大小小的禮物,畫不出來的則是禮物給予我的鼓舞和信心。
這本書讓我把感恩說出來,把感謝畫出來,把感動寫出來。——曹俊彥
本書記述作者所珍藏的五十個禮物以及禮物背後的故事;這些禮物不論大小或價值,均富含送禮者的巧思與心意,以及作者與送禮者之間的深厚情誼。
這些禮物,或來自作者的親人好友,或來自藝文界的創作夥伴,或來自偶然相遇的有緣人。作者在序中提到,他藉著這本書「把感恩說出來,把感謝畫出來,把感動寫出來」,因為「自己一直蒙受他人的協助、恩賜和給予」。
作者用文字和圖畫記錄這些動人的故事,所寫的雖是「物」,實則是「人」與「情」。書中所記述的「禮物」並非精緻高級之物,卻富含美好的情意;例如:數十年交情的畫友精心製作的工藝品、出版界友人鼓勵作者持續創作的手寫卡片、演講聽眾信手摘下的手鍊、圖畫課小朋友慷慨送出自己最愛的卡通人偶、姐夫送的人生第一臺照相機、母校舊校舍的紅磚碎片……這些小物或許「價格」不高,但作者珍視為「禮物」,情意無價。
全書五十篇各約五百字,文短情長;所搭配之「禮物素描」則以鉛筆、蠟筆、水彩等畫材寫意勾勒,並不過度雕琢,保留「手感」的溫暖。文圖相映,餘味無窮。
◎本書記述潘人木、佐野洋子、桂文亞、洪義男、劉宗銘、何華仁、陳盈帆……多位藝文界名家與作者曹俊彥的交遊與情誼,充滿「作家日常」魅力;另有多篇記述作者與親友的情感交流,溫馨動人。
◎50個小禮物,50段人間暖情;用一筆一畫細細品‧藏,珍愛一縷縷美好心‧意
名人推薦
畫出來的是大大小小的禮物,畫不出來的則是禮物給予我的鼓舞和信心。
這本書讓我把感恩說出來,把感謝畫出來,把感動寫出來。——曹俊彥
打開這本書,好像進入一個百寶箱,裡面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禮物,多美的視覺享受!這是一本令人驚奇,又能帶給人「福氣」的珍奇之書!——鄭明進(兒童文學作家、畫家)
本書用「圖與話」的方式,說出感謝、畫出感動,是精采的「圖話」作品,值得收藏與欣賞。——趙國宗(畫家)
金幣為贈禮,除了象徵兒童文學的美善,其實還另加一層對朋友的敬重:「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桂文亞(兒童文學作家)
曹老師的故事和圖畫說:這件禮物引起美好回憶、聯想到往日的互動;故事、友誼和禮物一樣珍貴。——吳敏而(國語日報社董事,臺灣小學語文教育學會理事長)
一句話、一個擁抱、一份小點心、一個小禮物,只為了表達藏在內心渴望分享的歡喜,那正是人與人之間最原始的互動,一種相知與相惜。——李如青(繪本創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曹俊彥/圖文
繪本界與插畫界的長青樹、童心不泯的老頑童,大家的「曹老師」。
一九四一年出生於臺北大稻埕。大稻埕興盛的文化活動,成為日後創作的啟蒙。畢業於臺北師範藝術科和臺中師專。喜歡講故事,在小學教美術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嶄露創作才華。
一九六四年繪製第一本圖畫書《小紅計程車》。一九七一年結束教職,曾任中華兒童讀物編輯小組美術編輯、信誼基金出版社總編輯。
深耕兒童文學五十年,不但是作品多樣豐碩的創作者、經驗豐富的資深編輯,也是教育推廣者。其畫作與文字風格溫暖有情、輕巧幽默、洋溢童趣,讓讀者深深感受到他的豐沛情感、對人事物的深刻觀察、包容與關懷。已出版兩百多本圖畫書和插畫書。二○一三年獲第四屆金漫獎終身成就獎。
曹俊彥/圖文
繪本界與插畫界的長青樹、童心不泯的老頑童,大家的「曹老師」。
一九四一年出生於臺北大稻埕。大稻埕興盛的文化活動,成為日後創作的啟蒙。畢業於臺北師範藝術科和臺中師專。喜歡講故事,在小學教美術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嶄露創作才華。
一九六四年繪製第一本圖畫書《小紅計程車》。一九七一年結束教職,曾任中華兒童讀物編輯小組美術編輯、信誼基金出版社總編輯。
深耕兒童文學五十年,不但是作品多樣豐碩的創作者、經驗豐富的資深編輯,也是教育推廣者。其畫作與文字風格溫暖有情、輕巧幽默、洋溢童趣,讓讀者深深感受到他的豐沛情感、對人事物的深刻觀察、包容與關懷。已出版兩百多本圖畫書和插畫書。二○一三年獲第四屆金漫獎終身成就獎。
目錄
自序 把感恩說出來,把感謝畫出來,把感動寫出來
【輯一 手的溫度】
喝杯茶吧 (劉宗銘贈)
木雕立熊 (何華仁贈)
獨立 (林傳宗贈)
純情白貓 (林純純贈)
小精靈陶盤 (陳盈帆贈)
軍車模型 (李如青贈)
第一次收到聖誕禮物 (劉清彥贈)
創意布偶 (郭建華贈)
賀年蛙 (洪瑩琪贈)
棒棒偶 (青柳敏夫贈)
掛起心靈之美 (圖畫書比賽得獎小朋友贈)
【輯二 心的體貼】
瘋石頭,封石頭 (潘人木贈)
老巫婆,小巫婆,純金的心 (桂文亞贈)
給畫家的伴手禮 (吳敏而贈)
捨不捨,茶具包 (周慧珠贈)
青蛙王子?癩蛤蟆? (王庭玫贈)
羅馬皮件,生肖蛇,眼鏡袋 (黎芳玲贈)
趴趴河馬 (謝玲贈)
【輯三 童心合音】
熊與兔子共舞 (林慧峰贈)
在會議中飛翔的童心 (吳望如贈)
原住民編織小錢包 (盧彥芬贈)
眼鏡外的眼鏡 (蔡淑媖贈)
啊,我錯了 (粘忘凡贈)
五色珠的祝福 (嘉義故事爸爸贈)
一團衛生紙 (圖畫課的小朋友贈)
牛仔布文具袋 (智慧財產局贈)
這不是菸斗 (雲林故事館贈)
貝殼錢包 (雲林故事館義工贈)
愛樹、護樹、種福田 (福田樹木保育基金會贈)
浴火的冰塊 (知弘美術館贈)
日本人形偶 (鈴木常勝贈)
很吵的玩具 (志芬贈)
【輯四 精采相伴】
方與圓的交流 (佐野洋子贈)
雙錢.有魚泥偶 (趙國宗贈)
樂燒陶偶,蘭嶼之愛 (洪義男贈)
違禁品 (邱清剛贈)
一條捏麵龍 (黃建義贈)
黃先生的黃小鴨 (黃建義贈)
有氣質的摺扇 (王瑋贈)
有古意的玉飾 (陳昭珍贈)
【輯五 關愛鼓舞】
童心長壽 (陳昭貳贈)
一塊碎片,無限懷念 (臺北師範學校贈)
我的第一個畫架 (三姐贈)
第一部照相機 (三姐夫贈)
綠葉瓢蟲釘書機 (三姐夫贈)
萬年筆小衛兵 (大嫂贈)
不是送給我的香包 (內人的友人贈)
帆船擺飾 (芳鄰贈)
代後記 打好領帶,立正,敬禮! (李南衡贈)
【輯一 手的溫度】
喝杯茶吧 (劉宗銘贈)
木雕立熊 (何華仁贈)
獨立 (林傳宗贈)
純情白貓 (林純純贈)
小精靈陶盤 (陳盈帆贈)
軍車模型 (李如青贈)
第一次收到聖誕禮物 (劉清彥贈)
創意布偶 (郭建華贈)
賀年蛙 (洪瑩琪贈)
棒棒偶 (青柳敏夫贈)
掛起心靈之美 (圖畫書比賽得獎小朋友贈)
【輯二 心的體貼】
瘋石頭,封石頭 (潘人木贈)
老巫婆,小巫婆,純金的心 (桂文亞贈)
給畫家的伴手禮 (吳敏而贈)
捨不捨,茶具包 (周慧珠贈)
青蛙王子?癩蛤蟆? (王庭玫贈)
羅馬皮件,生肖蛇,眼鏡袋 (黎芳玲贈)
趴趴河馬 (謝玲贈)
【輯三 童心合音】
熊與兔子共舞 (林慧峰贈)
在會議中飛翔的童心 (吳望如贈)
原住民編織小錢包 (盧彥芬贈)
眼鏡外的眼鏡 (蔡淑媖贈)
啊,我錯了 (粘忘凡贈)
五色珠的祝福 (嘉義故事爸爸贈)
一團衛生紙 (圖畫課的小朋友贈)
牛仔布文具袋 (智慧財產局贈)
這不是菸斗 (雲林故事館贈)
貝殼錢包 (雲林故事館義工贈)
愛樹、護樹、種福田 (福田樹木保育基金會贈)
浴火的冰塊 (知弘美術館贈)
日本人形偶 (鈴木常勝贈)
很吵的玩具 (志芬贈)
【輯四 精采相伴】
方與圓的交流 (佐野洋子贈)
雙錢.有魚泥偶 (趙國宗贈)
樂燒陶偶,蘭嶼之愛 (洪義男贈)
違禁品 (邱清剛贈)
一條捏麵龍 (黃建義贈)
黃先生的黃小鴨 (黃建義贈)
有氣質的摺扇 (王瑋贈)
有古意的玉飾 (陳昭珍贈)
【輯五 關愛鼓舞】
童心長壽 (陳昭貳贈)
一塊碎片,無限懷念 (臺北師範學校贈)
我的第一個畫架 (三姐贈)
第一部照相機 (三姐夫贈)
綠葉瓢蟲釘書機 (三姐夫贈)
萬年筆小衛兵 (大嫂贈)
不是送給我的香包 (內人的友人贈)
帆船擺飾 (芳鄰贈)
代後記 打好領帶,立正,敬禮! (李南衡贈)
序
作者序
把感恩說出來,把感謝畫出來,把感動寫出來
啟思
回顧過去的人生,幾乎都是在蒙受他人的協助、恩賜、給予之中生活的。他們包括長輩、同輩、晚輩,可能是親人、友人,甚至於是敵人,他們的給予,涵蓋食、衣、住、行等有形的物質,與思考、意識與技術等無形的刺激、引導與教導。也就是說,身心的成長,都是周遭甚至遠方的人所給予的。
緣起
二〇一一年,在臺灣圖書館、毛毛蟲基金會、信誼基金會,以及許多出版社和朋友的協助下,為我舉行兒童文學美術五十回顧的個展,心中已經充滿感謝之意,在開幕會上竟然又收到長輩和朋友送來的各式「禮物」,祝福展覽順利成功,也勉勵我再接再厲,我只有感激和感動。
求學時學過「施人慎忽念,受施慎忽忘」這句話,為了怕忘記,就試著把這些禮物和以前收存的禮物一件一件畫在小小的速寫簿裡,想拿它當作私人寶物圖鑑一般,在空閒時可以輕鬆的翻閱把玩、回憶。
畫著、畫著,發現這些禮物背後的故事也應該寫下來。有了故事裡的人、事、地、物,這些畫才有意義。
有些禮物因為是消耗品,或因為年代久遠,已經不在身邊,畫不出來,有些禮物是在人多又匆忙的場合收到的,只記得好像是某某人送的,沒有十足把握,也無法寫出背後的故事,怕弄錯了,所以只能畫在私房本子裡。
移山倒海
一面畫、一面寫,想起幼年那個能夠三餐吃飽就該滿足,不大可能有零嘴的年代。遇到特別的節日還是會有人來送禮,小孩都被警告,不可以當著客人的面盯著禮物看。就是客人剛剛離開,也不可以猴急的衝上去拆禮物,尤其是中秋節,送來的禮物大都是月餅或文旦,對小孩子來說,絕對是充滿誘惑的。其實,就是打開了,我們還是會乖乖的等,因為知道這些禮品得當作供品禮佛、拜神後,才會輪到我們享用。不讓孩子馬上拆禮物,是防備客人忘了什麼又轉回來,看到拆得亂七八糟的禮物,會很尷尬。另一個原因是,禮物由大人小心的拆,才不會破壞包裝材料,如果還要再包起來轉送出去,才能包得像剛買的一樣。而小孩當然希望禮物能留下來享用,別轉送出去。所以對禮物被轉送出去這件事,調皮的戲稱為「移山倒海」。也曾經有畫家畫了一幅漫畫,描述一件禮物被轉送了好幾回後,最後又回到最開頭的那一家。這篇漫畫就標題為「移山倒海」。可見當時收到禮物捨不得自己享用而轉送給需要送禮的對象,是很普遍的情形。雖然沒有享用到那份禮物,但是因為轉送而節省了買禮物送人的支出,這樣的經濟算盤也是那個簡樸年代一般家庭的共識。
送禮和回禮
送人禮物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有一次幫寫詩的文友畫插圖、設計封面。那本詩集很棒,我自己覺得畫得也很棒,有創意、有味道。所以詩集出版時,我將封面的彩色原稿裱框送給這位文友表示敬意。想不到他的反應卻是一臉錯愕的問我為什麼要送給他?之後,我再也不敢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下把自己的畫或書送朋友。一定要先觀察到朋友對自己的某件作品確實很感興趣,才敢鼓起勇氣,呈送出去,讓這一張「紙」真的達到「秀才人情」的功能。不會變成朋友家空間的負擔。
送禮,也要量力而為不,能打腫臉充胖子,和人家比高下、貴賤。有個故事,說狐太太搬新家,為了睦鄰,送給鄰居「見面禮」而引發了一再反覆的「回禮」。所謂的禮尚往來,最後誇張的演變到兩家的家當全部互相搬到對方家裡,是一本「笑」果十足,讓人印象深刻的圖畫書,書名就叫《回禮》。
其實,大部分的人都會像故事中的狐太太和狸太太一樣,在收了禮物之後,好像欠了一份人情債,心中會一直盤算著何時可以「吃人一斤,還人四兩」,了卻一件心事。
有一年和董大山一起在皇冠藝廊展出插畫原作,朋友洪義男送來兩盆美麗的蘭花,展覽結束,蘭花還開得極為燦爛,我就動筆將它彩繪下來,心想,下一次洪義男開畫展時,可不可以不買花,而送他這幅畫呢?後來在《國語日報週刊》的漫畫專欄「這個故事我會說」就把這種想法畫成主角ㄇㄧˊㄇㄧˊ和ㄓㄨㄓㄨ,互送生日禮物的無字漫畫故事。(如附圖)接著,又畫了〈新年禮物〉、〈棕子香〉、〈同感〉和〈冰淇淋〉等幾篇和送禮相關的小故事。
有一次馮社長請吃飯,我的鄰座是趙國宗。我請他看〈雙錢,有魚〉這幅畫,他說他已經不記得這件事了。同席的編輯,看了我的小畫冊,又聽了那些畫背後的故事,表示有興趣出版。我想到書有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將幾十年來所收到的小禮物全部畫出來印在書上。就自己先訂個取捨的標準:朋友親手製作的小藝品優先,而且必須是立體的,也就是說,朋友送的畫作不列入考慮,因為我臨摹得可能會「不三不四」。第二是要有背景故事,而且故事也要有特殊性,讀者可能有興趣閱讀的,才予以選入。當然對沒選進來的禮物,我還是非常感謝的,希望將來有其他方式來表示這份感激的心。也很感謝國語日報出版部願意出版這本書,讓我有機會表達我的感謝。
把感恩說出來,把感謝畫出來,把感動寫出來
啟思
回顧過去的人生,幾乎都是在蒙受他人的協助、恩賜、給予之中生活的。他們包括長輩、同輩、晚輩,可能是親人、友人,甚至於是敵人,他們的給予,涵蓋食、衣、住、行等有形的物質,與思考、意識與技術等無形的刺激、引導與教導。也就是說,身心的成長,都是周遭甚至遠方的人所給予的。
緣起
二〇一一年,在臺灣圖書館、毛毛蟲基金會、信誼基金會,以及許多出版社和朋友的協助下,為我舉行兒童文學美術五十回顧的個展,心中已經充滿感謝之意,在開幕會上竟然又收到長輩和朋友送來的各式「禮物」,祝福展覽順利成功,也勉勵我再接再厲,我只有感激和感動。
求學時學過「施人慎忽念,受施慎忽忘」這句話,為了怕忘記,就試著把這些禮物和以前收存的禮物一件一件畫在小小的速寫簿裡,想拿它當作私人寶物圖鑑一般,在空閒時可以輕鬆的翻閱把玩、回憶。
畫著、畫著,發現這些禮物背後的故事也應該寫下來。有了故事裡的人、事、地、物,這些畫才有意義。
有些禮物因為是消耗品,或因為年代久遠,已經不在身邊,畫不出來,有些禮物是在人多又匆忙的場合收到的,只記得好像是某某人送的,沒有十足把握,也無法寫出背後的故事,怕弄錯了,所以只能畫在私房本子裡。
移山倒海
一面畫、一面寫,想起幼年那個能夠三餐吃飽就該滿足,不大可能有零嘴的年代。遇到特別的節日還是會有人來送禮,小孩都被警告,不可以當著客人的面盯著禮物看。就是客人剛剛離開,也不可以猴急的衝上去拆禮物,尤其是中秋節,送來的禮物大都是月餅或文旦,對小孩子來說,絕對是充滿誘惑的。其實,就是打開了,我們還是會乖乖的等,因為知道這些禮品得當作供品禮佛、拜神後,才會輪到我們享用。不讓孩子馬上拆禮物,是防備客人忘了什麼又轉回來,看到拆得亂七八糟的禮物,會很尷尬。另一個原因是,禮物由大人小心的拆,才不會破壞包裝材料,如果還要再包起來轉送出去,才能包得像剛買的一樣。而小孩當然希望禮物能留下來享用,別轉送出去。所以對禮物被轉送出去這件事,調皮的戲稱為「移山倒海」。也曾經有畫家畫了一幅漫畫,描述一件禮物被轉送了好幾回後,最後又回到最開頭的那一家。這篇漫畫就標題為「移山倒海」。可見當時收到禮物捨不得自己享用而轉送給需要送禮的對象,是很普遍的情形。雖然沒有享用到那份禮物,但是因為轉送而節省了買禮物送人的支出,這樣的經濟算盤也是那個簡樸年代一般家庭的共識。
送禮和回禮
送人禮物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有一次幫寫詩的文友畫插圖、設計封面。那本詩集很棒,我自己覺得畫得也很棒,有創意、有味道。所以詩集出版時,我將封面的彩色原稿裱框送給這位文友表示敬意。想不到他的反應卻是一臉錯愕的問我為什麼要送給他?之後,我再也不敢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下把自己的畫或書送朋友。一定要先觀察到朋友對自己的某件作品確實很感興趣,才敢鼓起勇氣,呈送出去,讓這一張「紙」真的達到「秀才人情」的功能。不會變成朋友家空間的負擔。
送禮,也要量力而為不,能打腫臉充胖子,和人家比高下、貴賤。有個故事,說狐太太搬新家,為了睦鄰,送給鄰居「見面禮」而引發了一再反覆的「回禮」。所謂的禮尚往來,最後誇張的演變到兩家的家當全部互相搬到對方家裡,是一本「笑」果十足,讓人印象深刻的圖畫書,書名就叫《回禮》。
其實,大部分的人都會像故事中的狐太太和狸太太一樣,在收了禮物之後,好像欠了一份人情債,心中會一直盤算著何時可以「吃人一斤,還人四兩」,了卻一件心事。
有一年和董大山一起在皇冠藝廊展出插畫原作,朋友洪義男送來兩盆美麗的蘭花,展覽結束,蘭花還開得極為燦爛,我就動筆將它彩繪下來,心想,下一次洪義男開畫展時,可不可以不買花,而送他這幅畫呢?後來在《國語日報週刊》的漫畫專欄「這個故事我會說」就把這種想法畫成主角ㄇㄧˊㄇㄧˊ和ㄓㄨㄓㄨ,互送生日禮物的無字漫畫故事。(如附圖)接著,又畫了〈新年禮物〉、〈棕子香〉、〈同感〉和〈冰淇淋〉等幾篇和送禮相關的小故事。
有一次馮社長請吃飯,我的鄰座是趙國宗。我請他看〈雙錢,有魚〉這幅畫,他說他已經不記得這件事了。同席的編輯,看了我的小畫冊,又聽了那些畫背後的故事,表示有興趣出版。我想到書有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將幾十年來所收到的小禮物全部畫出來印在書上。就自己先訂個取捨的標準:朋友親手製作的小藝品優先,而且必須是立體的,也就是說,朋友送的畫作不列入考慮,因為我臨摹得可能會「不三不四」。第二是要有背景故事,而且故事也要有特殊性,讀者可能有興趣閱讀的,才予以選入。當然對沒選進來的禮物,我還是非常感謝的,希望將來有其他方式來表示這份感激的心。也很感謝國語日報出版部願意出版這本書,讓我有機會表達我的感謝。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