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書推薦-「台灣科技爭議島」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本以為只是一場瓦斯管起火的輕軌施工小事故而安然就寢,睜眼起來所見卻是寸斷柔腸的街道和滿目瘡痍的樓房。」-摘錄自〈從高雄大爆炸看緊急應變制度的發展問題〉

  「這些食品添加物雖然無害,但是藉這些物質『拼裝』成『真正的』食物,真的是民眾期待的食物嗎?政府機關其實不會告訴我們。」-摘錄自〈塑化風險社會-塑化劑風暴之管制結構與脈絡分析〉


  現代生活離不開科技。台灣甚至以科技發展為國策,計畫將整個國家打造成「科技島」。

  然而,科技帶來的不只是發展與進步;伴隨而來的,更可能是未知的問題—— 塑化劑、焚化爐、垃圾掩埋場、石化工業、科學園區選址、核四、八八風災、高雄氣爆……,近年來層出不窮的新聞事件揭開了科技背後的種種風險與爭議,食品安全管理、環境保護、科技產業政策、能源政策、災難治理等等成為常民無法置身事外的議題。國家發展與人民權益、環境正義之間究竟如何取得平衡?

  本書以引發高度關注的在地議題出發,深入爭議細節,反思既有觀點,釐清問題癥結。透過STS的角度,我們希望能深化關於科技爭議的討論,開啟各方間的對話,解決爭議,進而促進科技社會的轉型。

  ◎本書部分文章附有QR-code,方便讀者進一步探索與內文相關的網路資源。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文基


  劍橋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博士。目前任教於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研究興趣為醫學史、科學史、科學研究(Science Studies),以及社會文化史。
 
傅大為

  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專長為STS、科技爭議研究、性別與醫療、科學史與科學哲學。有興趣也在發展的議題包括專家與常民、孔恩與STS、20世紀現代社會的知識史、科技社會運動與STS。
 
范玫芳

  英國Lancaster University環境變遷與政策博士。目前任教於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研究興趣在環境政治與政策、風險與災難研究、審議民主與治理。著作發表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例如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Environmental Politics,《科技、醫療與社會》。目前研究關注水資源和能源爭議、在地知識和永續治理。
 

目錄

導論:STS視野下的科技爭議運動  傅大為                    
第一單元  核能爭議一:綠盟、STS與人文社會觀點  
導言  范玫芳
「從遊行到公投的核能爭議——綠盟、STS與人文社會觀點」工作坊紀要  吳冠燁記錄、張琦鈺整理
核四公投相關爭議之討論  房思宏    
核能科技風險與價值衝突:STS與正義觀點  范玫芳
    
第二單元 核能爭議二:關於技術的不同想像     
導言  李尚仁    
「核能復興?」工作坊紀要  詹穆彥記錄、整理
核能,到底能不能?-活動報導與STS評析  洪靖    

第三單元    塑化劑風險與危機
塑化劑工作坊簡介導言  洪均燊、柯雲皓
「塑化劑爭議」工作坊紀要  洪均燊紀錄,傅大為修訂
從STS/SCOT、常態意外,再思考塑化劑危機  傅大為
塑化風險社會-塑化劑風暴之管制結構與脈絡分析  周桂田、徐健銘

第四單元 公民參與焚化爐科技爭議
導言  范玫芳   
「公民參與焚化爐與掩埋場爭議」工作坊紀要  易俊宏記錄整理  
無效的風險溝通:以竹科焚化爐爭議為例  邱花妹    
東山鄉嶺南村的掩埋場事件  王毓正    

第五單元 災難治理爭議    
導言  范玫芳    
「災難治理」圓桌論壇紀要  張簡妙琳整理
風險政治與災害治理:從八八水災反思災害防救的典範移轉  周桂田、黃維明    
災難治理與STS  翁裕峰       
社福機構災害風險評估方法的建立  李香潔    
從高雄大爆炸看緊急應變制度的發展問題  翁裕峰

第六單元  科技產業政策爭議
導言  李河清   
「科學園區興建爭議事件:從中科三期環評談起」工作坊紀要              張簡妙琳整理    
國光石化的倫理及政策爭議  石慧瑩、劉小蘭    

後記  王文基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itaigo 的頭像
    taitaigo

    大媽愛看書

    taitai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