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書推薦-「ADHD並不存在:過動症跟你想像的不一樣!」書評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一個七歲的小女孩被父母帶來看病,因為她在課堂上常躁動不安、大聲說話。她在來以前已被確診為ADHD,被開立興奮劑藥物「阿得羅」 (Adderall),但卻造成了她的睡眠問題,症狀反倒變本加厲。在做了視力檢查後,才發現她有很嚴重的近視,那些搗蛋行為是因為無聊,導因是她無法看 清楚黑板上的字。她配戴眼鏡後,搗蛋行為幾乎在一夜之間就改善了,她不再有ADHD症狀。同樣的,很多所謂「不專心」的孩子,他們難以專注上課,其實是因 為眼睛疲勞,他們需要的是眼鏡,而不是興奮劑。
在美國,有超過4%的成人和11%的孩童,被確診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而在台灣,根據台北馬偕醫院在2014年針對一所小學進行全校篩檢後發現,ADHD盛行率高達8.4%!
你是不是也聽到越來越多親朋好友或是正在懷疑自己的小孩或學生得到了ADHD?
在美國行醫超過五十年的權威醫師要告訴你──
ADHD其實是其他疾病的錯誤診斷,而誤診所導致的藥物與治療成本,
帶給病患本身及家人甚至社會莫大的心理與經濟負擔!
更嚴重的是,疾病無法得到正確的治療!
而延誤治療=得不到治療!
剖析易被誤診為ADHD的16種病症──錯誤療法與藥物讓症狀變本加厲!
輕率診斷與既有迷思,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讓ADHD的確診更加氾濫。
索爾博士舉出許多原被確診為ADHD患者的病例,經過他的治療後找出了背後的真正病因。
透過全面的生理與心理檢驗,以及家族病史與生活習慣的追蹤,抽絲剝繭的觀察才能做出最正確的診斷。
從輕微的視力及聽力問題,到重大的精神與生理疾病,都會出現可能被誤診的症狀。
上課時容易躁動吵鬧──聽力或視力不佳,導致無法集中注意力。
精神渙散、老是記不住工作內容──睡眠品質不佳或過度使用電子產品。
易怒、愛哭、超激動──可能罹患情緒障礙(躁鬱或憂鬱)。
搗亂、說話無邏輯、自言自語──這些都是精神分裂症的症狀。
……更多例子請參考本書!
孩子真正的問題其實林林總總,包括:視力/聽力問題、睡眠障礙、情緒障礙、物質濫用、學習障礙、感知處理障礙、資賦優異、痙攣疾病、強迫症、妥瑞症、亞 斯伯格症、神經傳導物質不足引起的衝動與分心、精神分裂症、胎兒酒精症候群……還有更多更多。大部分「過動兒」的症狀,可以歸因於二十幾種其他疾病。只要 仔細的問診,找出背後真正的病因,並加以治療,「過動症」就會改善!而不是只要符合症狀,就不假思索,反射式開立處方。
「我寫這本書 就是為了要挑釁。但我想挑起的是病患、執業醫師和大眾對注意力缺失症狀更深的理解,目標在於終止對ADHD未經思考的診斷。如同我在本書的討論,造成 ADHD誤診的因素眾多,患者、醫師、藥廠和媒體等皆難辭其咎,患者和家人則因為這個診斷而肩負龐大的醫藥、經濟和心理成本。……我們必須停止這種帶給全 世界傷心絕望、健康危機,甚至致死的錯誤診斷。只有這樣,真正讓人們受苦的病症才能有效的得到治療,而不會因為ADHD這個危險的神話,被犧牲或耽誤。」 ──理查.索爾博士
不論你是擔憂子女注意力問題的父母,還是班上有學生精神不集中而煩惱不已的老師;也不論你是對ADHD確診人數逐步攀升而感到憂心的醫生,抑或是注意力渙散和衝動的苦主,這本書正是為你所寫的。
本書特色
●挑戰既有觀念、推翻大眾迷思!這是一本沒有人敢掛名推薦的書。
●在美國行醫超過五十年的權威醫師,從實際案例與醫學佐證找出潛藏於表面的真正病因。
●誤診導致錯誤的治療,而延誤治療=得不到治療!
●剖析易被誤診為ADHD的16種病症──錯誤療法與藥物讓症狀變本加厲!
在美國,有超過4%的成人和11%的孩童,被確診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而在台灣,根據台北馬偕醫院在2014年針對一所小學進行全校篩檢後發現,ADHD盛行率高達8.4%!
你是不是也聽到越來越多親朋好友或是正在懷疑自己的小孩或學生得到了ADHD?
在美國行醫超過五十年的權威醫師要告訴你──
ADHD其實是其他疾病的錯誤診斷,而誤診所導致的藥物與治療成本,
帶給病患本身及家人甚至社會莫大的心理與經濟負擔!
更嚴重的是,疾病無法得到正確的治療!
而延誤治療=得不到治療!
剖析易被誤診為ADHD的16種病症──錯誤療法與藥物讓症狀變本加厲!
輕率診斷與既有迷思,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讓ADHD的確診更加氾濫。
索爾博士舉出許多原被確診為ADHD患者的病例,經過他的治療後找出了背後的真正病因。
透過全面的生理與心理檢驗,以及家族病史與生活習慣的追蹤,抽絲剝繭的觀察才能做出最正確的診斷。
從輕微的視力及聽力問題,到重大的精神與生理疾病,都會出現可能被誤診的症狀。
上課時容易躁動吵鬧──聽力或視力不佳,導致無法集中注意力。
精神渙散、老是記不住工作內容──睡眠品質不佳或過度使用電子產品。
易怒、愛哭、超激動──可能罹患情緒障礙(躁鬱或憂鬱)。
搗亂、說話無邏輯、自言自語──這些都是精神分裂症的症狀。
……更多例子請參考本書!
孩子真正的問題其實林林總總,包括:視力/聽力問題、睡眠障礙、情緒障礙、物質濫用、學習障礙、感知處理障礙、資賦優異、痙攣疾病、強迫症、妥瑞症、亞 斯伯格症、神經傳導物質不足引起的衝動與分心、精神分裂症、胎兒酒精症候群……還有更多更多。大部分「過動兒」的症狀,可以歸因於二十幾種其他疾病。只要 仔細的問診,找出背後真正的病因,並加以治療,「過動症」就會改善!而不是只要符合症狀,就不假思索,反射式開立處方。
「我寫這本書 就是為了要挑釁。但我想挑起的是病患、執業醫師和大眾對注意力缺失症狀更深的理解,目標在於終止對ADHD未經思考的診斷。如同我在本書的討論,造成 ADHD誤診的因素眾多,患者、醫師、藥廠和媒體等皆難辭其咎,患者和家人則因為這個診斷而肩負龐大的醫藥、經濟和心理成本。……我們必須停止這種帶給全 世界傷心絕望、健康危機,甚至致死的錯誤診斷。只有這樣,真正讓人們受苦的病症才能有效的得到治療,而不會因為ADHD這個危險的神話,被犧牲或耽誤。」 ──理查.索爾博士
不論你是擔憂子女注意力問題的父母,還是班上有學生精神不集中而煩惱不已的老師;也不論你是對ADHD確診人數逐步攀升而感到憂心的醫生,抑或是注意力渙散和衝動的苦主,這本書正是為你所寫的。
本書特色
●挑戰既有觀念、推翻大眾迷思!這是一本沒有人敢掛名推薦的書。
●在美國行醫超過五十年的權威醫師,從實際案例與醫學佐證找出潛藏於表面的真正病因。
●誤診導致錯誤的治療,而延誤治療=得不到治療!
●剖析易被誤診為ADHD的16種病症──錯誤療法與藥物讓症狀變本加厲!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理查.索爾(Richard Saul)
臨床醫生暨研究學者。畢業於富 蘭克林醫學與科學大學(Rosalind Franklin University of Medicine and Science),並取得芝加哥醫學院(Chicago Medical College)醫學博士學位。曾任高地公園醫院的兒科主任、北芝加哥郊區的健康維護組織(HMO)的醫務主任。美國兒科學會、神經學會、行為發展協會的 一員。擁有五十年以上的臨床與學術經驗,致力於行為神經學的領域。
譯者簡介
林雨蒨
澳洲墨爾本大學研究所畢,曾任國際通訊社編譯、慈善機構公關、市場研究公司研究員,開過一間小小雪茄店,也當過服飾公司的負責人兼業務小妹,林林總總看 似調性不同的經歷,在文字的領域中飄然落定。譯作繁多,包括《天使遺留的筆記》、《白狗的最後華爾滋》、《為了與你相遇》等等。
理查.索爾(Richard Saul)
臨床醫生暨研究學者。畢業於富 蘭克林醫學與科學大學(Rosalind Franklin University of Medicine and Science),並取得芝加哥醫學院(Chicago Medical College)醫學博士學位。曾任高地公園醫院的兒科主任、北芝加哥郊區的健康維護組織(HMO)的醫務主任。美國兒科學會、神經學會、行為發展協會的 一員。擁有五十年以上的臨床與學術經驗,致力於行為神經學的領域。
譯者簡介
林雨蒨
澳洲墨爾本大學研究所畢,曾任國際通訊社編譯、慈善機構公關、市場研究公司研究員,開過一間小小雪茄店,也當過服飾公司的負責人兼業務小妹,林林總總看 似調性不同的經歷,在文字的領域中飄然落定。譯作繁多,包括《天使遺留的筆記》、《白狗的最後華爾滋》、《為了與你相遇》等等。
目錄
前言
導讀:不存在的病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第一部 危機誕生
第1章 ADHD的過去與現在
第2章 簡便的對策──文化偏見所扮演的角色
第3章 興奮劑大流行
第4章 概述ADHD的潛在病因
第二部 引起ADHD症狀的病症和疾患
第5章 視力問題
第6章 睡眠障礙
第7章 物質濫用
第8章 情緒障礙
第9章 聽力問題
第10章 學習障礙
第11章 感覺處理障礙
第12章 資賦優異
第13章 痙攣疾病
第14章 強迫症
第15章 妥瑞症
第16章 亞斯伯格症(泛自閉症障礙疾患)
第17章 神經化學注意力渙散與衝動
第18章 精神分裂症
第19章 胎兒酒精症候群
第20章 X染色體脆折症
第21章 其他病症(營養不良、缺鐵、甲狀腺機能亢進、腦下垂體腫瘤、早產、過敏、金屬中毒)
第三部 採取行動
第22章 不須下診斷的時候
第23章 評估和因應你的症狀
導讀:不存在的病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第一部 危機誕生
第1章 ADHD的過去與現在
第2章 簡便的對策──文化偏見所扮演的角色
第3章 興奮劑大流行
第4章 概述ADHD的潛在病因
第二部 引起ADHD症狀的病症和疾患
第5章 視力問題
第6章 睡眠障礙
第7章 物質濫用
第8章 情緒障礙
第9章 聽力問題
第10章 學習障礙
第11章 感覺處理障礙
第12章 資賦優異
第13章 痙攣疾病
第14章 強迫症
第15章 妥瑞症
第16章 亞斯伯格症(泛自閉症障礙疾患)
第17章 神經化學注意力渙散與衝動
第18章 精神分裂症
第19章 胎兒酒精症候群
第20章 X染色體脆折症
第21章 其他病症(營養不良、缺鐵、甲狀腺機能亢進、腦下垂體腫瘤、早產、過敏、金屬中毒)
第三部 採取行動
第22章 不須下診斷的時候
第23章 評估和因應你的症狀
序
前言
我寫這本書就是要挑釁。非為了挑釁而挑釁,多年來,我持續關注兒童和成人注意力不足 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的誤診以及因此造成的多面向問題。注意力相關症狀是真的存在,對兒童、成人和廣大社會也確實帶有負面後果。有些人面對學 業、專業和社會環境的挑戰,往往終生都在症狀的影響之下。然而,醫療機構賴以診斷ADHD的依據,儘管為社會群體所接納,卻有著負面的結果,包括無法診斷 出可說明整體或部分注意力症狀的潛在病因、忽略主要診斷迫切需要的治療,以及因為疾病沒有得到治療,而在健康方面引發的經濟和情緒成本。這本書的宗旨,就 在於促進執業醫師、病患等人,對注意力缺失與過動症狀能有更深的思考,讓更多的人得到需要的幫助。
我是在繞了很多彎路之後,才對注意 力缺失症狀有了完整的理解。起初,我在芝加哥醫學院擔任臨床醫學教授,因此接觸到注意力症狀。從1970年代起,我負責研擬新的計畫,讓醫學系的學生和系 所共同研究,有哪些醫學狀況會干擾到學習。在擔任這個角色的期間,我也在萊克郡的學校體系展開一個辨識干擾兒童(從幼稚園到八年級)學習因素的計畫。我們 的提示問題是:「是什麼在阻礙他們學習?」而從到校的第一天,我們就觀察到一個特別顯眼的現象:面臨注意力挑戰的孩童比例甚高,竟有五分之一以上。學習問 題、搗蛋行為,還有悲傷和退縮,都是這個挑戰表現於外的形式。再過一段時間,我便為了評估兒童注意力問題和其他干擾學習的事項,研擬出一套方案。至今我仍 記得,為了那套方案我翻閱的文章堆疊起來竟然超過183公分,比我還高!
當時,我對注意力缺失的診斷仍抱持著傳統觀點。醫界稱它為注 意力缺失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簡稱ADD。「過動」的部分是後來才加上去的),現在也還有很多人在使用這個縮寫。我們研究的問題之一是:「學習有障礙的小孩是否全都 有注意力缺失症?」(否。) 還有:「患有注意力缺失症的小孩是否全都有學習障礙?」(大多數有,但他們的智商也比同齡小孩的平均智商為高。)當時我還沒有意識到,在替萊克郡學校發展 的計畫中,有個部分為我後來的信念打下基礎,最終做出注意力缺失和過動是屬於症狀而非診斷的結論。為了幫助醫學院學生了解與注意力缺失有關的挑戰,我們替 學生模擬教室經驗,要他們戴上「雙筒望遠鏡」,讓每樣東西看來都比實際上更遠。戴了這副望遠鏡的學生對深度的認知會有問題,以至於不時會把桌上的東西揮碰 落地,在教室裡走動時,也會不小心撞到其他學生,這恰為ADHD的兩大標誌性徵兆。同樣的,我們也叫醫學系的學生戴上耳機,聆聽授課內容,但不時會給他們 短暫無聲的片段(音訊缺口),使他們的理解發生困難,體驗到注意力缺失或學習障礙的另一個症狀。我意識到,我模擬的不僅是注意力缺失,還有許多潛在成因。 在後續的章節將會看到,視力和聽力問題,甚至是失神性癲癇,是很多人被誤診為ADHD的原因。但當然,學生只要一拿下望遠鏡或耳機,ADHD的症狀便不藥 而癒。
在萊克郡學校的經歷之後,很快地,又有一個完全不同的情況,對我在注意力缺失方面的思維造成影響。一位名叫巴比的四年級生前來 求診,他的媽媽說他在教室向來很守規矩,但老師卻打電話到家裡,指責他擾亂同學上課,還要她去學校會談,令她大感意外。我請她先去了解,巴比是一整天還是 只在特定的時間調皮搗蛋。下一次她又來時,告訴我:巴比只在數學課時會丟丟紙團、找同學說話,還有用手指敲桌子。同時,巴比接受測驗的結果顯示,他在大多 數的學科上都資賦優異,開學後才一個月,已完成四年級數學的全部課程。這下子,巴比的行為變得合理很多。他大概只是無聊!巴比的媽媽證實,當其他同學在做 練習的時候,老師期待巴比只是「安靜地坐著」。有哪個四年級的男孩能做到這一點呢?我協助巴比的媽媽安排他上五年級的數學課,搗蛋的行為一夕之間消失無 蹤。重要的是,我又一次看到注意力缺失的症狀,其實是其他特殊狀況的體現,而在巴比的情況下,那個特殊狀況就是資賦優異。巴比沒有得到ADHD的診斷,但 換作另一個情況,這樣的孩子想必就有可能被診斷為ADHD。本書有一章正是為了巴比這類的孩子而寫,因為太聰明了,難免覺得無聊,然後就被誤診為 ADHD。
1980年代初期,我開始更徹底地鑽研我對注意力缺失和過動萌生的假設。我爭取到數年的聯邦政府獎金,得以與一位特教主任 合作,共同促進全美對兒童學習和注意力問題的意識。託這份工作之福,我對相關的制度化問題有了更多的覺察。舉例來說,目前有個顯而易見的現象是:儘管兒科 學會和其他主要的醫學組織建議,對有注意力或學習缺失狀況的小孩要做綜合性的檢查,醫師卻沒有這麼做。原因很多,有知識的缺口(醫生不知道怎麼檢查這些患 者),也有經濟的因素(確保這些評估都能得到全額補助越來越困難)。這些事情和其他相關的觀察所得,促使我在1983年成立一間轉診中心,負責處理內科醫 生、心理學家和其他醫師轉送過來的患者,原因通常在於患者的狀況錯綜複雜,不然就是最初的治療不見成效。許多送來我這裡的患者看過不只一位醫生,情況卻一 直不見好轉。
爾後十年醫治轉診患者的經歷,讓我更加確認自己多年的懷疑,那就是其他病症更能說明ADHD的症狀。換句話說,我們目前 定義的ADHD並不存在。除了少數根本沒病的患者,大多數在ADHD確診後來到中心的患者,都符合其他更能說明他們症狀的診斷。這些患者中有很多人被之前 的醫生診斷為ADHD合併其他症狀。然而,一旦治療了我認為是主要診斷的病症(非ADHD),患者的注意力缺失和過動症狀往往能消失不見。因此,我相信 ADHD是其他主要病症的產物,本身並不是一種病。
你可能想像得到,我的患者和他們的家人,在得到一個對他們來說合理的診斷,治療又 真的有效時,鬆了多大一口氣。隨著我在兒童患者身上得到越來越多成功經驗,有趣的事情發生了,開始有很多父母跟我說:「我也有注意力困難。你能幫我解決這 個問題嗎?」我用同一套發現ADHD之外主要診斷的方案去治療這些患者,協助他們消除一個又一個注意力症狀。雖然ADHD的診斷以兒童為大宗,但有非常多 的成人也開始關心自己的注意力問題,以至於一段時間之後,我的成人患者比例,從25%大增至75%。既替兒童又為成人診斷和醫治,使我更加確認自己的觀 點,即注意力缺失和過動完全就是其他病症的附加症狀。
於是乎,協助那些確診為ADHD的人得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便成為我努力不懈的 使命。我在臨床上持續替許多ADHD的確診患者,還有相信自己有這個病症的人看診。我也與幾個研究ADHD及相關病症的醫學學會合作,包括兒童發展與行為 學會(the Society for Developmental and Behavioral Pediatrics,簡稱為SBDP),和美國神經學學會的行為與發展部門,協助同僚了解ADHD誤診的風險,以及興奮劑使用率提高和濫用的問題。希望 不僅有助於形塑這些團體倡議的醫療指導原則,也能對廣大的醫療機構帶來同樣的影響。
這篇前言伊始,我說我寫這本書是為了挑釁。但我想 挑起的,其實是病患、執業醫師和大眾對注意力缺失症狀更深的理解,目標在於終止對ADHD未經思考的診斷。如同我在本書的討論,造成ADHD誤診的因素眾 多,患者、醫師、藥廠和媒體等皆難辭其咎,患者和家人則因為這個診斷而肩負龐大的醫藥、經濟和心理成本。有鑑於此,我希望用新的脈絡去描繪注意力缺失和過 動症狀,能協助更多患者與我的患者,同樣得到精確的診斷和正確的治療,享有更美滿的人生。
我寫這本書就是要挑釁。非為了挑釁而挑釁,多年來,我持續關注兒童和成人注意力不足 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的誤診以及因此造成的多面向問題。注意力相關症狀是真的存在,對兒童、成人和廣大社會也確實帶有負面後果。有些人面對學 業、專業和社會環境的挑戰,往往終生都在症狀的影響之下。然而,醫療機構賴以診斷ADHD的依據,儘管為社會群體所接納,卻有著負面的結果,包括無法診斷 出可說明整體或部分注意力症狀的潛在病因、忽略主要診斷迫切需要的治療,以及因為疾病沒有得到治療,而在健康方面引發的經濟和情緒成本。這本書的宗旨,就 在於促進執業醫師、病患等人,對注意力缺失與過動症狀能有更深的思考,讓更多的人得到需要的幫助。
我是在繞了很多彎路之後,才對注意 力缺失症狀有了完整的理解。起初,我在芝加哥醫學院擔任臨床醫學教授,因此接觸到注意力症狀。從1970年代起,我負責研擬新的計畫,讓醫學系的學生和系 所共同研究,有哪些醫學狀況會干擾到學習。在擔任這個角色的期間,我也在萊克郡的學校體系展開一個辨識干擾兒童(從幼稚園到八年級)學習因素的計畫。我們 的提示問題是:「是什麼在阻礙他們學習?」而從到校的第一天,我們就觀察到一個特別顯眼的現象:面臨注意力挑戰的孩童比例甚高,竟有五分之一以上。學習問 題、搗蛋行為,還有悲傷和退縮,都是這個挑戰表現於外的形式。再過一段時間,我便為了評估兒童注意力問題和其他干擾學習的事項,研擬出一套方案。至今我仍 記得,為了那套方案我翻閱的文章堆疊起來竟然超過183公分,比我還高!
當時,我對注意力缺失的診斷仍抱持著傳統觀點。醫界稱它為注 意力缺失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簡稱ADD。「過動」的部分是後來才加上去的),現在也還有很多人在使用這個縮寫。我們研究的問題之一是:「學習有障礙的小孩是否全都 有注意力缺失症?」(否。) 還有:「患有注意力缺失症的小孩是否全都有學習障礙?」(大多數有,但他們的智商也比同齡小孩的平均智商為高。)當時我還沒有意識到,在替萊克郡學校發展 的計畫中,有個部分為我後來的信念打下基礎,最終做出注意力缺失和過動是屬於症狀而非診斷的結論。為了幫助醫學院學生了解與注意力缺失有關的挑戰,我們替 學生模擬教室經驗,要他們戴上「雙筒望遠鏡」,讓每樣東西看來都比實際上更遠。戴了這副望遠鏡的學生對深度的認知會有問題,以至於不時會把桌上的東西揮碰 落地,在教室裡走動時,也會不小心撞到其他學生,這恰為ADHD的兩大標誌性徵兆。同樣的,我們也叫醫學系的學生戴上耳機,聆聽授課內容,但不時會給他們 短暫無聲的片段(音訊缺口),使他們的理解發生困難,體驗到注意力缺失或學習障礙的另一個症狀。我意識到,我模擬的不僅是注意力缺失,還有許多潛在成因。 在後續的章節將會看到,視力和聽力問題,甚至是失神性癲癇,是很多人被誤診為ADHD的原因。但當然,學生只要一拿下望遠鏡或耳機,ADHD的症狀便不藥 而癒。
在萊克郡學校的經歷之後,很快地,又有一個完全不同的情況,對我在注意力缺失方面的思維造成影響。一位名叫巴比的四年級生前來 求診,他的媽媽說他在教室向來很守規矩,但老師卻打電話到家裡,指責他擾亂同學上課,還要她去學校會談,令她大感意外。我請她先去了解,巴比是一整天還是 只在特定的時間調皮搗蛋。下一次她又來時,告訴我:巴比只在數學課時會丟丟紙團、找同學說話,還有用手指敲桌子。同時,巴比接受測驗的結果顯示,他在大多 數的學科上都資賦優異,開學後才一個月,已完成四年級數學的全部課程。這下子,巴比的行為變得合理很多。他大概只是無聊!巴比的媽媽證實,當其他同學在做 練習的時候,老師期待巴比只是「安靜地坐著」。有哪個四年級的男孩能做到這一點呢?我協助巴比的媽媽安排他上五年級的數學課,搗蛋的行為一夕之間消失無 蹤。重要的是,我又一次看到注意力缺失的症狀,其實是其他特殊狀況的體現,而在巴比的情況下,那個特殊狀況就是資賦優異。巴比沒有得到ADHD的診斷,但 換作另一個情況,這樣的孩子想必就有可能被診斷為ADHD。本書有一章正是為了巴比這類的孩子而寫,因為太聰明了,難免覺得無聊,然後就被誤診為 ADHD。
1980年代初期,我開始更徹底地鑽研我對注意力缺失和過動萌生的假設。我爭取到數年的聯邦政府獎金,得以與一位特教主任 合作,共同促進全美對兒童學習和注意力問題的意識。託這份工作之福,我對相關的制度化問題有了更多的覺察。舉例來說,目前有個顯而易見的現象是:儘管兒科 學會和其他主要的醫學組織建議,對有注意力或學習缺失狀況的小孩要做綜合性的檢查,醫師卻沒有這麼做。原因很多,有知識的缺口(醫生不知道怎麼檢查這些患 者),也有經濟的因素(確保這些評估都能得到全額補助越來越困難)。這些事情和其他相關的觀察所得,促使我在1983年成立一間轉診中心,負責處理內科醫 生、心理學家和其他醫師轉送過來的患者,原因通常在於患者的狀況錯綜複雜,不然就是最初的治療不見成效。許多送來我這裡的患者看過不只一位醫生,情況卻一 直不見好轉。
爾後十年醫治轉診患者的經歷,讓我更加確認自己多年的懷疑,那就是其他病症更能說明ADHD的症狀。換句話說,我們目前 定義的ADHD並不存在。除了少數根本沒病的患者,大多數在ADHD確診後來到中心的患者,都符合其他更能說明他們症狀的診斷。這些患者中有很多人被之前 的醫生診斷為ADHD合併其他症狀。然而,一旦治療了我認為是主要診斷的病症(非ADHD),患者的注意力缺失和過動症狀往往能消失不見。因此,我相信 ADHD是其他主要病症的產物,本身並不是一種病。
你可能想像得到,我的患者和他們的家人,在得到一個對他們來說合理的診斷,治療又 真的有效時,鬆了多大一口氣。隨著我在兒童患者身上得到越來越多成功經驗,有趣的事情發生了,開始有很多父母跟我說:「我也有注意力困難。你能幫我解決這 個問題嗎?」我用同一套發現ADHD之外主要診斷的方案去治療這些患者,協助他們消除一個又一個注意力症狀。雖然ADHD的診斷以兒童為大宗,但有非常多 的成人也開始關心自己的注意力問題,以至於一段時間之後,我的成人患者比例,從25%大增至75%。既替兒童又為成人診斷和醫治,使我更加確認自己的觀 點,即注意力缺失和過動完全就是其他病症的附加症狀。
於是乎,協助那些確診為ADHD的人得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便成為我努力不懈的 使命。我在臨床上持續替許多ADHD的確診患者,還有相信自己有這個病症的人看診。我也與幾個研究ADHD及相關病症的醫學學會合作,包括兒童發展與行為 學會(the Society for Developmental and Behavioral Pediatrics,簡稱為SBDP),和美國神經學學會的行為與發展部門,協助同僚了解ADHD誤診的風險,以及興奮劑使用率提高和濫用的問題。希望 不僅有助於形塑這些團體倡議的醫療指導原則,也能對廣大的醫療機構帶來同樣的影響。
這篇前言伊始,我說我寫這本書是為了挑釁。但我想 挑起的,其實是病患、執業醫師和大眾對注意力缺失症狀更深的理解,目標在於終止對ADHD未經思考的診斷。如同我在本書的討論,造成ADHD誤診的因素眾 多,患者、醫師、藥廠和媒體等皆難辭其咎,患者和家人則因為這個診斷而肩負龐大的醫藥、經濟和心理成本。有鑑於此,我希望用新的脈絡去描繪注意力缺失和過 動症狀,能協助更多患者與我的患者,同樣得到精確的診斷和正確的治療,享有更美滿的人生。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