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兩個輪子一個島,這樣走、那樣玩:環島生活+路線指南全紀錄」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你知道這裡有許多美景,你住在這片土地上,卻沒有親自踏過一圈。現在,有二位飄洋過海而來的騎士,用各自的兩個輪子,騎出一片島。

東海岸漫騎‧順行
  
  獨自旅行/673公里/15天

  她來自北京,從台北出發,經東海岸,體驗一個人旅行的心靈洗滌,分享她的騎行故事

全島騎行‧逆行

  挑戰最大圈/1330公里/11天

  他是北京清大的交換學生,從台北出發,繞西部濱海沿線,迷戀海島的景色,寫下他的環島經過

  我們生長於斯,每天看到的景色這麼平凡,但對沈思和溫健來說,這一切都是如此與眾不同。沈思,遠從北京揹著一台摺疊單車飛來台灣,從東北角開始,開展15天的環島壯遊。溫健,在台大當交換學生時,寄了一封翹課預告信給教授,租了單車,沿西部平原,在11天內挑戰環島最大圈。

  他們在台灣遇到溫暖的人、新鮮的事、沒看過的景色,一切都是新奇的,經由他們的文字,你可以重拾對台灣這片土地的熱情,在一趟你尚未經歷的旅途中,找到不一樣的開始。

  「如果啟程,前路晴朗、風景光明。」希望你也能踏上他們的足跡,一起邁向挑戰的旅程,他們可以,你一定也可以。

本書特色  

  收錄獨家環島指南,隨身攻略
  23幅路線圖、106個遊玩景點、單車騎行知識+交通住宿建議
  景點地標QR Code,隨身掃描Google地圖,方便旅途中即時指引

  本書收錄二位作者各自的行程指南,及單車基本知識,如果你還沒著手規劃自己的旅程,相信這本書可以帶給你最快上路的建議。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沈思


  「單車不是修行,是旅行」

  左手畫畫,右手寫字,熱情可靠,單線條。

  生於北京,長於齊魯。

  2013年於北京清華大學建築系碩士畢業。

  曾是ACG愛好者、科幻迷、籃球隊員、學生雜誌主編。曾立志做改造世界的建築師,現在經營建築相關的數位雜誌。熱愛建築、城市,生活依舊。

  人生目標暫為專業媒體人,業餘建築師。

溫健

  「可能是因為,我想用一種儀式改變波瀾不驚的生活」

  故鄉在陝西,直爽、內斂皆如秦人。

  大口吃肉,交友交心。

  火車旅行主義者。攝影、話劇、廚藝愛好者。地圖、明信片收集者。輕度自我。

  北京清華大學工學碩士,2013年畢業。繼而求學巴黎,吃飯、讀書,在奮鬥的路上走走停停。
 

目錄

【15 DAYS‧東海岸漫騎‧順行】
單車不是修行,是旅行
DAY 01  初見台北
DAY 02  台北的河與舞
DAY 03  一半的北海岸
DAY 04  野柳的太陽和平溪線的燈
DAY 04.5  一隻貓的九份
DAY 05  小鎮生活和雨天的開始
DAY 06  騎在田中央
DAY 07  幸福的小漁港和擦肩而過的蘇花
DAY 08  太魯閣的峽谷和花蓮的海
DAY 09  群山環抱的豐饒縱谷
DAY 10  海岸山脈的西與東
DAY 11  山海交疊的秘境之南和夕陽西下的世外桃源
DAY 11.5  星空
DAY 12  錯過日出與燈塔的墾丁
DAY 13&14  輾轉西台灣
DAY 15  再見陽明山
尾聲

【旅途指南】
引言  台灣  一座島嶼的魅力
計畫  環島路線概述/規劃路線/選擇季節
準備  單車/裝備
出發  補給/通訊/找路/住宿/紀錄/安全
環島路線景點介紹

【11 DAYS‧全島騎行‧逆行】
當你決定出發
DAY 00  出發之前
DAY 01  台北-新竹
DAY 02  新竹-鹿港
DAY 03  鹿港-台南
DAY 04  台南-高雄
DAY 05  高雄-墾丁
DAY 06  墾丁-滿州
DAY 07  滿州-台東
DAY 08  台東-鹿野
DAY 09  鹿野-花蓮
DAY 10  花蓮-蘇澳
DAY 11  蘇澳-台北

番外篇
漫騎台北
誠品書店一夜
泡湯記
三貂嶺及其他
玉山四千尺
尾聲
 

對談:緣起

  溫:2012年春天我住在台北,讀書,生活,也少不了走走停停,看整個台灣。

  我的單車環島是在四月。環島,一項那裡的青年熱愛的遊戲,既然入鄉,我便樂於隨俗。更何況,這樣酣暢淋灕地,如一個當地人一般,相遇這方熱愛卻仍然陌生的土地,遊戲如冒險,再對我胃口不過了。

  沈思,你呢?為甚麼決定騎遊台灣?

  沈:2012年春天我想忘記已經回不來的東西,用新的方式把自己重新扔進世界裡,不僅要換一個地方,還要換一種速度。

  我的環島是在五月初。那時我最長的騎行記錄只有北京天津之間 160 公里的平坦道路,但那座島嶼適宜的城鎮密度和溫暖的人情,讓我相信可以獨自上路。就這樣,我帶著我的折疊單車,一個人空降海峽的另一邊,開始環島旅程。

  那麼,溫健,你是怎樣的環島?

  溫:我呢,我是和一個朋友,兩個人用租來的單車,花十一天繞台灣的大圈。環島故事並無大起大落,回憶都平凡:吐穗的稻田,夜的驟雨,相似的里程碑,無盡的海岸,和日光中反覆的蹬踏騎行。但所有的意象融合起來,不就是旅程應有的感覺嗎?

  說起來,兩個沒有騎行經驗的新手上路,一路下來,一點狀況都沒出現,我們也有夠幸運的。

  沈:我的故事開端就不順利。母親節的大雨讓大半個台灣泡在雨水裡,蘇花公路也坍方了。這場雨改變了我的行程,也改變了我對旅行的看法:沒有里程,沒有目的地,甚至沒有自己──只有路和路上的一切。晴天與雨天,錯過和遇見,計劃跟意外,都同樣組成旅程。就像不管歡喜悲傷,我的過去使我成為我。

  許多人覺得單車環島艱苦不堪──那不是我感受到的。於是,我便開始發文,講述自己的環島:單車旅行並非苦難修行,它這樣令人甘之如飴。這原本是無目的的分享,直到我的文章被出版社的白姐發現。

  現在講故事的人實在太多。起初,我對將自己的故事變成鉛字並沒有多少信心。是認識溫健的機緣,驟然讓故事有了意思。

  溫:此前,我寫過騎行台灣的簡要攻略,技術性的,像一本說明書,希望帶給車友幫助。認識了沈思,一拍即合,我們就有了小小的野心。

  那不夠。沈思說,不只是指南,還要寫故事,故事是可以打動人的。也恰巧,我們兩人,交換學生對自由行、逆時針對順時針、全台環島行對東海岸漫騎,一切互補。

  如今當記憶中的故事點點滴滴躍然紙上,騎行的文字,也進行著從技術分享到精神交流的轉變──我分享所有,並期待其中的一段、一句、一詞成為某位陌生朋友決定騎向前路的催化劑。

  這就是這本小書的構成:騎行記、指南書。這邊給你們技術支持,那邊向你們述說旅程。

  沈:是的,騎行記、指南書。一邊是我們的故事,與你分享路途艱險與美好;一邊是隨身的攻略,帶著它,讓他伴你書寫旅程的開放結局。

  溫:願你閱讀愉快。

  如果啟程,前路晴朗、風景光明。

  沈:我們期待你們的騎行故事。
arrow
arrow

    taitai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